12月19日,變身為北京市區內最大雪上運動中心的鳥巢,開始試營業。朱洪宇攝
國家體育場“鳥巢”從12月19日開始變身為滑雪場,引起了不少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關注。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預計,在此后兩個多月里,“鳥巢”平均每天將吸引2000~5000名游客,這將大大緩解“鳥巢”在冬季的運營壓力。與此同時,大量的普通群眾將有機會在“鳥巢”參與滑雪等體育娛樂活動,這將有助于“鳥巢”公益價值的實現。但談到后者,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鳥巢”現有的成績與其作為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所應承擔的社會職責尚有巨大差距。
近來,北京媒體不斷報道“鳥巢”變身為滑雪場的消息,不少北京市民都很感興趣,這不僅是因為“鳥巢”滑雪場地處市區,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鳥巢”二字具有的強大號召力。北京一些旅行社已經將“鳥巢”滑雪列為現階段北京旅游的重點內容之一,因為這對外地游客也很有吸引力。
不過,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鳥巢”卻極少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奧林匹克專家、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向記者表示,作為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的“鳥巢”,其目前所承擔的社會公益服務職能還顯得薄弱,因為“鳥巢”不僅僅是一個奧運場館,它還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顯示國家體育形象和延續北京奧運精神的使命。
任海表示,北京奧運會后,“鳥巢”開放、觀光、舉辦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等消息不斷傳出,卻很少聽到“鳥巢”在全民健身、奧林匹克教育等公益活動方面有什么大的舉措,也沒有看到“鳥巢”與城市文化相融合,成為北京市民文化休閑的重要去處。實際上,對于北京市民而言,“鳥巢”除了是一個外地游客的觀光景點、偶爾舉辦一些比賽和演出之外,同自己的生活幾乎沒什么關系,很多北京人在奧運會后再也沒去過“鳥巢”。任海表示,“鳥巢”在體育文化、社會教育和市民生活層次上的價值體現顯然不足,甚至是缺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