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駐京20年老辦公室主任“撤辦”前現身說法
政府駐京辦:撤銷容易
企業駐京辦:監管更難
■北京市發改委證實,國管辦已下發相關裁撤駐京辦文件
■有人說:“北京已形成專為各地跑部委的‘黃牛黨’,按爭取資金5%或10%抽成”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楊春
昨日,西南某省一地市級駐京辦內擺滿蘭花和火腿。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駐京辦主任稱,這些都是逢年過節的禮品,例行給中央各部委局辦送的小禮物。他說,這些禮物都是地方的土特產,“也就一兩百元,說是行賄金額肯定夠不上”。
這位主任在京近20年,經歷了駐京辦各項功能的變遷。他認為,駐京辦的設立跟國家的體制有關,也跟實際需求有關。假如駐京辦這次被撤后,地方政府可能通過當地的企業在北京掛牌,但那樣反而更難監管。
“帶著書記市長跑官?我有那能耐?”
上世紀90年代初,這位駐京辦主任與另外一名同事到北京設立駐京辦。
“就帶著省政府的函和7000元錢。”他說,為了跑駐京辦的批文,他們跑了4個多月,這個時間在其他地市設駐京辦審批中還算比較短的。
昨日,這位要求匿名的駐京辦主任拿出一本賬本。里面記錄著他從2003年以來的各項開支。
上面有送禮品的接受單位、種類和數額。其中大部分都是傳統節日時送出,里面有月餅、花卉、睡衣、銀杏茶、小熊貓煙等。
他說,駐京辦要維護北京相關部門的關系,送點禮拉人情是無法避免的。
但是他并不認為這就是外人所稱駐京辦是“腐敗窩子”,他說,有些實權職能部門發生腐敗的案例更多,但難不成也都把他們裁撤掉。
“這次國管辦要撤駐京辦主要原因是,中紀委查辦三件腐敗大案(其中包括慕馬案)牽扯三家駐京辦負責人,但這并不能代表主流。”這位主任說,駐京辦作為一個機構,有審計部門每年進行查賬,可以從制度上避免腐敗。
他說,假如他們駐京辦這次被撤后,他們可能會通過當地的企業在北京掛牌,但那樣反而更難監管。“我做駐京辦主任快20年了,從沒有一次送過錢,但是我親眼看到有企業拎著一袋子錢進部委辦公室了。”
這位主任看過《駐京辦主任》這本小說,他認為正是這本小說,將他們進行丑化。“里面說駐京辦主任常帶著書記、市長來京跑官,我有那能耐,干嘛不給自己先跑個官來當當呢?也不會干20年還是這么個小官吧。”
“駐京四年,爭取資金漲十倍”
為了在北京打好關系,這位主任到北京后學會了吸煙。
據介紹,最初時,駐京辦的主要職能為地方收集信息、跑項目、搞接待。
這位駐京辦主任說,上世紀90年代,國家稅制改革時,他打聽到各地的開支指標要以上一年為準。
他通過老鄉打聽到這個信息后,馬上跟市長匯報。當地做出決策,年底時花掉大筆資金,拉高了地方上一年開支指標。第二年稅制改革后,按照政策,當地獲得了充裕的開支資金。
另外,他說,跑項目也是駐京辦最大一項工作。
他們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各部委局辦每年審批項目的計劃和方向。“中央部委就那幾個人,當然是哪家匯報得充分,項目和資金就會批給哪家。”這位在北京做了近20年的駐京辦主任說,一些職能部門手中掌握著數百億的項目和資金,但是他們不可能在全國各地都進行考察,哪里需要上項目,完全憑當地政府匯報。
“批項目的標準也沒有尺度衡量。”這位主任說,以往有些人說我們來自西南,太老實,不叫不到,不吵不鬧。“這樣怎么能得到項目?”
昨日下午,普洱市駐京聯絡處主任馬相明說,他目前身兼普洱市和云南省水利廳駐京機構的主任。
他列舉了一組數據以證明駐京辦對地方所起的作用。他說,水利廳駐京辦從2005年開始成立,第一年獲得水利部項目資金2.5億元,2006年就漲到8.6億元,2007是16.8億,2008年為30.2億,去年則是25.5億元。
另外,馬相明又舉了個小例子證明駐京辦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他說,地方的書記市長到北京匯報工作,為了節約時間,他會先打聽部委辦局等單位人員的時間,領導一到北京,不需要等,匯報完就能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