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中國,美印心虛
核供應國集團成立于1975年。該集團旨在減少核擴散,途徑是對可用于核武器或核恐怖的材料、設備、軟件和技術進行出口控制,或者改善現有核材料的安全。2004年,中國成為該組織成員。新西蘭媒體稱,中國加入組織后“迄今一直遵守這些規則”。
“美國反對中巴核協議,是偽善嗎?”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道標題反映了美國的心虛。文章援引華盛頓專家索克斯基的話說:“有了(美印協議)這個先例后,這樣的事情就成了預料之中的事了。”索克斯基稱,美國想要中國在伊朗等其他問題上合作,遲早會面臨美印核協議所帶來的后果,“中國會后退一步防止尷尬。但長遠而言問題仍在,最終恐怕我們會動搖”。
巴基斯坦南亞團結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瑪利亞·蘇爾丹曾是巴政府出席美國核峰會代表團成員。她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巴民用核合作已持續多年,兩國既沒違背聯合國憲章,也沒違背兩國各自簽署的國際協議,巴中核技術合作不需看任何人的臉色和眼色,我們的合作始終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下,于情于理于法都沒問題。當年美印簽署核協議,核供應國集團多數成員都提出質疑,當時美國向集團做了解釋,但除英國外,多數成員國都認為,美方對協議一些要點的解釋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巴基斯坦媒體幾天來連續批評美國的“雙重標準”。《觀察家報》說,美國和西方一直有著極糟糕的雙重標準記錄。比如,美國常批評巴基斯坦同該國的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但奧巴馬曾多次表示希望與阿富汗的塔利班達成類似協議。
印度媒體也意識到印美核協議是自己的理虧之處,但普遍通過強調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不同”、突出巴基斯坦在核擴散上的“劣跡”來克服批評中國時的心虛。印度人大都愛強調本國與他國的“不同”。英國《金融時報》曾說,印度認為,中國領導人訪問印度時不適合同時訪問其他國家,印度應該被專程訪問。2008年,印美核協議簽署后不久,核供應國集團于維也納舉行會議。《金融時報》說,當時印度各有線電視新聞頻道撤掉了通常播放的血腥犯罪故事和政治腐敗丑聞,對與該集團錯綜復雜的談判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該集團最終同意解除對印度施行的全球核貿易禁令,結束了該國長達數十年的“核賤民”地位。《金融時報》說,印度的成功掀起了一陣民族主義興奮浪潮,甚至超過射擊選手賓德拉為印度贏得首枚個人奧運金牌時的情形。媒體的慶賀有著其丑陋的一面——猛烈抨擊中國。認為中國曾試圖在幕后阻止協議達成的看法激起了評論家的憤怒,他們懷疑中國是在支持其盟友巴基斯坦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