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擇偶要求被稱全世界最高 要求面面俱到
一份來自百合網的婚戀調查報告指出,造成人們單身的最大原因是交際圈太窄機會太少。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干事、百合網CEO田范江分析,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的擴招都導致了人口大幅流動的加快,人們在流動的過程中交友的途徑和社交的圈子也在逐漸地縮小,往往造成曾經熟悉的社交網絡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情況。
2009年1月,中科院為大齡單身科研精英組織了一場相親會。這是中科院送給這些科研精英們的一份特殊的年終獎。這些被社會稱為精英的“剩男”說,他們真心渴望結束單身生活。于是,都市中才華橫溢、花容月貌的適齡女子趨之若騖。
相親,一度被看做是“ 舊時代”的產物再一次在21世紀的“剩男剩女”中流行起來,各種相親方式相繼上演,多元化發展。“替子征婚”、“網絡征婚”、“電視征婚”……其中,互聯網上的征婚成為E時代“剩男剩女”最便捷和最受歡迎的方式。一個龐大的網絡婚戀市場的形成很能說明問題。
2006年《中國網上婚戀交友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網上婚戀市場規模為9100萬元,同比增長145.9%。彼時,報告預測,未來三年該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0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53億元。這吸引了眾多風險投資機構重金進駐。
百合網,國內最著名的婚戀網站之一,在它建立的第一年就先后吸納1100萬美元的兩輪融資。而號稱為中國最好的嚴肅婚戀網站的世紀佳緣則宣稱,每天有2萬新會員注冊,目前已擁有1713萬會員,并已獲得多筆巨額風險投資。
盡管扮演“剩男”秦奮的葛優在影片中說,相親其實是件挺不靠譜的事兒。但是,不管是自愿還是迫于壓力。相親成為了“剩男剩女”們生活的一部分。
“去看看也好,給自己一個機會。別笑,很多婚姻就是這樣看成功的。問題不在看,問題在一個人在當時有多想結婚。想得夠厲害,一定會成功。”香港暢銷作家亦舒曾經借她女主角的口這樣說。
從這個角度看,愛情也許是找來的。
智商出了問題還是情商出了問題?
柏拉圖曾經問他的老師,愛情是什么?老師說,愛情是田野里最大、最豐碩的果實。于是他出去尋找,結果空手而歸。因為,他總認為前面還有更豐碩的果實在等著自己。然而,就在他放棄這一個,尋找下一個的過程中,最佳選擇期已經過去了。
現實社會里,年齡是擇偶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標桿之一。
根據百合網的調查顯示,女性在25歲時,有65%的男性認為是理想的婚姻對象;30歲時,有26.5%的男性選擇;而到了35歲時,獲得認可的只有12.5%的男性。相反,男性在31歲時,有82%的女性認為是理想的婚戀對象,而到了35歲,則下降到30.4%,40歲時更是降到15.2%。可見,隨著年齡的增多,男女在婚戀的價值優勢上是直線下降的,而這一點對女性的要求更為苛刻。
被“剩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絕對的人口統計學上看,“剩男”的出現是理所當然的現實。據統計,目前我國男性總數比女性多3700萬。更有人預測,到2020年,中國處于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也就意味著,平均5個男人就有1個討不到老婆。
相比之下,“剩女”的大幅出現原因要復雜得多。婚戀網站世紀佳緣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剩女”大都是面容姣好、工作體面、收入頗豐、學歷較高的“三高”人群,往往忙于事業或者學業而錯過了擇偶的黃金季節,又或者因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而一剩再剩。
“喜歡的人不出現/出現的人不喜歡/有的愛猶豫不決/還在想他就離開/想過要將就一點/卻發現將就更難/于是我學著樂觀/過著孤單的日子”港臺歌星劉若英在《一輩子的孤單》里唱出了“情剩”的矛盾。受教育的水平和經濟獨立的程度往往讓他們對婚姻有更高的期待而不敢輕易邁步。
“‘情剩’都是自己把自己逼進愛情死角的。”田范江無奈表示,現代的擇偶觀念早已不是過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候。在人們逐漸為愛設了諸多限制之后,我國國民的擇偶要求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高。
“西方重視的只是兩個人之間的愛是否開心,而不在乎家庭、婚事等的束縛。而我國卻是什么都要面面俱到。想要門當戶對的理性,想要兩個人的愛情合適,也想要一見鐘情的浪漫。盡管現代人接受了新的觀念,對于婚戀也不再是以前的保守態度,但是一旦涉及到婚姻,作為父母就一定會出來干涉。每個人都會受到盤根錯節的傳統觀念的束縛,瞻前顧后,導致了擇偶難度越來越高。”田范江說。
男強女弱、男外女內的匹配模式依然占據社會的主流。擁有財富、權力、才華的男性顯然能在婚姻市場上呼風喚雨;而那些花容月貌、溫柔賢淑的女性自然也在婚姻市場上大受歡迎。但在對“情剩”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剩男剩女”對于另一半的期待和對自身條件的預估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優秀的女性往往希望找一個更為優秀的男性,而一個很優秀的男性在眾多的選擇中卻未必渴望如此的另一半。“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女生可以擁有一個如此優秀的男人?為什么我還是剩下的?”“剩女”中,總有不甘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