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展望未來,社會保障迎接挑戰
城鎮常住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的轉折點將現
“十一五”時期,我國社會保障覆蓋人群迅速擴大,待遇水平不斷提高,階段性成果顯著。展望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社會保障發展將面臨哪些新挑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表示,挑戰主要來自三方面。
其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據介紹,“十二五”時期,國家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內需。社會保障作為一項基本制度,是社會的“安全網”也是經濟的“調節器”,必須盡快彌補制度缺失,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的目標,這樣才能有效消除百姓在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的后顧之憂,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撐。
其二,城鎮化加速,對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機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去年底,我國城鎮化率已達47.5%,比“十五”期末提高4.5個百分點。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將出現城鎮常住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的轉折點,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51%。在城鎮化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人員在城鄉間頻繁流動的格局,進而產生整合既有的、城鄉分割的社會管理體制的需求。這就要求加快各項社會保障政策的統一和銜接,從制度上消除影響勞動力合理流動的障礙,打通城鄉制度間的轉換路徑。
其三,人口老齡化來勢兇猛,對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0年我國超過60歲的老年人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8%,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將達到15%左右,到2030年前后,進入人口老齡化高峰。這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影響巨大。
從無到有,優先解決制度缺失
力爭做到養老保險制度上的全覆蓋
面對新的挑戰,人社部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努力為百姓解除后顧之憂。在此過程中,將優先解決制度缺失的問題,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社會保障制度覆蓋了更多人,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實施,新農保開始試點,但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空白點,例如城鎮非就業居民還缺少養老保障方面的制度安排。
今后,我國將加快彌補制度短板,特別是建立實施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通過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保三項制度,力爭做到養老保險制度上的全覆蓋。2011年,新農保試點范圍還將擴大到40%的縣,重點向民族自治地區、貧困地區、陸地邊境縣、革命老區傾斜。
此外,國家有關部門還將出臺政策措施,統籌城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保障生活、促進就業、預防失業的失業保險制度體系,建立并形成工傷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大力發展補充性社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