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自古以來就有“人文之邦”的美譽,古代教育發達,學風興旺,官學、書院、私塾眾多,科舉出身的士人車載斗量。自唐至清末共出狀元13人,明清兩代共有巍科(狀元、榜眼、探花、傳臚)人物27人,共考中進士730余人。清末現代教育興起,市境辦學走在全國前列。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首創新式小學,二十七年始辦嘉興府中學堂、秀州書院等新式中學,以后十數年間學校廣布城鄉,普及面廣,且名校多、女學多、教會學校多。嘉興府學堂(省立第二中學)、秀州中學等均以辦學認真聞名全國,培養了大批杰出人才。各類女學先后興辦50余所。新中國建立時,全市共有公私中等學校16所,小學1216所,有各類學校專職教師3131人。解放以來,大力發展人民教育事業,普及小學、發展中學,推廣職工技術教育,興辦成人教育和學前教育,創辦高等學校。1985年全市普及了初等教育,1990年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全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2004年,全市擁有各類學校(含幼兒園)987所,在校生64.2萬人,其中,高等教育學校9所,在校生3.2萬余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6.45萬人,初級中學125所,在校生13.7萬人,小學456所,在校學生27.55萬人。全市義務教育各項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全省前列,初中和小學入學率分別達99.97%和99.99%。高等教育發展較快,2004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6742人,畢業班學生2950人,比上年增長68.6%。
嘉興大劇院
嘉興畫院
市境文化傳承吳越文化的風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韻,歷代文學藝術繁榮發達,學術著述宏富綿延,學者、文學家、藝術家代出不窮,詩歌、繪畫等風格明秀綺麗,自成流派。據舊志不完全著錄,至清末為止,市境有作者4193人,著書8917部。據清代《槜李詩系》、《續槜李詩系》登載,在清乾隆以前,嘉興府轄境已有詩人和詩歌作者3000余人,乾隆以后至現代更不可勝計。據現代編就的《槜李文系》,至清宣統三年,書中共收錄嘉興府籍作者2354人的文章404l篇。據現代所編書畫家辭典、名錄記載,市境古今共有畫家、書法篆刻家600人以上。市境民間文藝活動也豐富多彩,具有蠶鄉特點的民俗藝術,具有水鄉特色的演出活動,以海鹽腔為濫觴的戲曲演唱,以及絢麗精美的燈會游藝,都表現了錦繡江南的歷史風姿。現代新文化運動興起,市境涌現了茅盾、豐子愷、徐志摩等著名文學家,閃耀文壇。
解放以來,文化界煥發青春,文藝創作活動頻繁,文藝社團健全,產生了一些全國知名的作家和作品。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圖書館、博物館、藝術文化館站廣泛建立。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4個,藝術表演場所13個,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7個,文化站71個,公共圖書館6個。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87家,廣播電臺6座,電視臺6座,全市行政村有線電視聯網率達到100 %,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0%,數字電視投入試運行。
嘉興圖書館
嘉興圖書館內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