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科技部了解到,為了確保國家科技獎勵的權威性和公正性,2005年我國采取了七項措施,對科技獎勵的推薦、評審和監督機制進行了完善。
這些措施是:
——適度擴展推薦渠道。按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將原來的5名院士聯名推薦改為現在的3名院士聯名推薦。同時,還首次將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5個計劃單列市增加為推薦單位。
——進一步完善專家遴選機制和程序。首次實施咨詢專家制度,每一學科專業評審組聘請1至2名專家作為咨詢專家,協助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對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委的遴選進行審核和把關。
——強化同行專家評審的力度。在學科專業評審組的網絡評審中,將每個項目主審專家由過去的3名增加到現在的5至7名,進一步提高了評審的科學性。
——擴大海外同行專家評審。在2004年兩個學科試行海外同行專家函審的基礎之上,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9個學科評審組全面實行海外同行專家評審,共聘請了88位海外同行專家參加國家自然科學獎網絡評審工作,收到126人次的評審意見。
——切實實行專家回避制度。對于與被評候選人及其項目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專家實行嚴格的回避制度,并允許推薦單位在推薦時提出與項目有利害關系的專家名單,作為選聘初評評審專家的參考依據,保證評審的公正和候選人的合法權益。
——加強對項目主要完成人的資格審查。改變過去重項目水平評審、輕候選人資格評審的評審模式,采取了一些加強候選人資格評審的政策措施,力圖減少獎勵中的學術腐敗。
——建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自我監督機制,完善了社會監督機制。按照有關規定,草擬了科技獎勵監督委員會章程,經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批準后,將成立獎勵監督委員會,實施自我監督。同時,還擴大了國家科技獎勵各級評審結果的公開程度,完善了異議及反映國家科技獎評審工作中的不端行為的人民來信的處理程序,加強了社會對國家科技獎勵工作的監督。(記者鄒聲文、吳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