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鐘 新制)
我國開始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也是我國自主建立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是記者在日前閉幕的珠海航展上從有關部門獲得的消息。
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它綜合了傳統天文導航定位和地面無線電導航定位的優點,相當于一個設置在太空的無線電導航臺,可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具備自主建設衛星導航系統的能力,正在運行的有美國的GPS系統和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歐洲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自2000年以來,我國已成功發射了3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了北斗導航試驗系統。該系統可在服務區域內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用戶確定其所在的地理經緯度信息,并提供雙向短報文通信和精密授時服務。目前,系統已在測繪、電信、水利、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漁業生產、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據介紹,正在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為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信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GPS和GLONASS系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僅能使用戶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還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特別適用于需要導航與移動數據通信場所,如交通運輸、調度指揮、搜索營救、地理信息實時查詢等。
據透露,我國計劃在2007年初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2008年左右滿足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對衛星導航系統的需求,并將進行系統組網和試驗,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這位負責人表示,為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性,促進衛星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功能的應用,中國愿意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發展衛星導航事業。
為何要建設衛星導航系統(延伸閱讀)
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對維護國家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美國從1973年開始實施的GPS系統,軍民兩用。但長期以來,美國對本國軍方提供的是精確定位信號,對其他用戶提供的則是加了干擾的低精度信號――也就是說,地球上任何一個目標的準確位置,只有美國人掌握,其他國家只知道個“大概”。
為打破美國的壟斷,俄羅斯耗資30多億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02年,歐盟啟動了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計劃,將在2008年投入運營,預計投資36億歐元。2003年,我國與歐盟簽署了有關伽利略計劃的合作協定,目前雙方合作項目已有14個。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引進首臺GPS接收機以來,已成為GPS應用大國。作為一個擁有廣闊領土和海域的國家,中國有能力也有必要擁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蔣建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