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底部水槽為火箭發射降溫
在“長征三甲”火箭攜帶“嫦娥一號”點火升空的那刻,如何處理火箭底部推力燃料在幾秒鐘內釋放出來的巨大熱能?處理的好壞,直接關乎到火箭發射成功與否。
昨日上午,西昌基地有關專家就此詳細解答,據稱,此處理技術至今仍為我國獨有。
火箭底部位置有個水槽
從基地哨位大門進來,再越過專用鐵路,你就能看到聳立在蒼穹之下即將發射“嫦娥一號”的3號發射塔,它被高墻電網和哨兵隔離在距離記者不到150米之遙的地方,周遭是各種隱蔽電子眼和檢測器。一旦有任何人員靠近,哨兵都會阻攔。
因此,無數游客和攝影愛好者,都只能拍攝到3號發射塔裸露在地面以上的部分。而實際上,火箭發射還有個最重要的部分,它處于垂直于火箭的地下。
據知情專家介紹,就在“長征三甲”火箭的底部位置,有一個高6米達兩層樓之深的水槽,里面注滿了清水,其作用是,在火箭發射時為火箭降溫。當火箭點燃發射時,受熱度影響,幾秒鐘時間里水會全部沸騰起來,翻滾起很大的泡浪,發出“嘩嘩”巨響,在火箭離開的那一刻,水槽里的數噸水會迅速蒸發到不到1/3。
穿過山底的“消火”秘道
千萬不要以為,僅靠處于地底這個6米深兩層樓高的水槽,就能完全消耗火箭在發射時燃燒釋放的巨大熱能。它的功能最多消耗1/3,而另外部分則靠另一個洞穴秘道來消耗掉。
據專家介紹,火箭在發射瞬間燃料產生的熊熊火焰(就是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火箭升空時向下反沖的火焰),是水不能完全消耗的,多余的火焰部分會通過連通發射塔附近山底下的一個暗道釋放出來,在這座小山的暗道口,記者看到了一些屢次遭火焰破壞的樹木,相對周圍郁郁蔥蔥的樹木,此地的樹要低矮很多。
采取管道加注燃料
在以往,向火箭加注燃料時,是用燃料車把液態燃料拖運到發射塔處,此種方法稍有不慎,就會泄漏造成嚴重事故。后來,研制出更安全的管道加注方式,已經站到3號發射塔上的“長征三甲”火箭,就是采取的管道加注燃料方式。
火箭燃料因劇毒儲藏山體里
火箭燃料如何存放?如此劇毒的特殊燃料,是如何加注到火箭中去的?這是航天愛好者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據有關人士介紹,這次“嫦娥”奔月的火箭燃料藏在一個深山里,并不是儲存在山體表面或者樹林中,而是在山體內被挖空的部分。因為,發射衛星的火箭動力燃料為特別燃料,有劇毒不能輕易靠近,必須隱藏在山林處。
記者看到,在接近燃料儲放的山體處,張貼著各種劇毒和腐蝕提醒牌。一位身著特別工作制服的技術人員提醒記者,“不能再往前走了,這里不是參觀范圍。”
權威聲音
央視現場直播申請還未獲批
“如發生意外,連6公里之外的人都會受到危害,現場直播記者更是首當其沖。”昨日下午,衛星基地一位關鍵崗位的知情者透露,中央電視臺申請過多次電視直播,但考慮到諸多安全因素,一直未獲通過,此次也不例外。
這位人士強調:“央視現場直播需通過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以上部門同意,決定權不在這兩個部門。”
據本報記者從基地權威渠道獲知,作為基地主管部門來講,對此非常謹慎,不愿直播報道。一位關鍵人士在電話中向記者坦承:“現在中央電視臺在向國防科工委與總裝備部申請現場直播資格,但總體來說,我們是不太愿意的,因為對于我們來講,應該是科學的態度,只要發射衛星,成功和失敗的概率是一半對一半。”他指出,直播和拍攝幾個電視鏡頭不一樣,會動用大量人員和機器,一旦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這次“嫦娥一號”火箭的發射動力,肯定比以往的動力要大很多,因此,也意味著危險性更大。
昨日下午,記者致電國防科工委有關部門求證,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答復道,到目前為止,還未批準任何電視臺進入現場直播,即便是拍攝發射電視畫面,記者也只能在幾公里外的地點觀測報道。
這位官員進而表示:“直播可以宏揚民族自信心,但也有危險性,最高原則是安全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