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73”計劃、“86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連續支持下,中南大學教授楊連粵領銜的課題組在肝癌外科研究領域獲得重大進展,十余年來,他們對500多位“孤立性大肝癌”(SLHCC)晚期患者成功實施手術,均取得良好療效。最近,國際著名醫學權威雜志《外科學年鑒》、《肝病學》先后發表其研究成果。
肝細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見惡性腫瘤,我國肝細胞癌發病率居全球之首,其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二位。肝癌治療研究已成為各國醫學家競相攀登的醫學制高點之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肝臟腫瘤外科中心從臨床入手,對肝癌的外科手術治療與復發轉移的機理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傳統觀點認為,肝癌的分期和預后取決于肝癌的大小,因此,大肝癌通常被認為是中晚期,多屬不可切除的。楊連粵帶領肝癌研究課題組,先后進行了“新的肝癌早期診斷血清標志物和重要干預靶點篩選鑒定關鍵技術”等多項研究,并與長江學者、美國哈佛大學腫瘤細胞生物學教授袁志民開展了“肝癌、乳腺癌復發轉移標志物”研究。
通過對大量臨床肝癌手術病人的病理資料、手術結果及長期生存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與對比研究,在中晚期大肝癌病例中發現了一種獨特類型的大肝癌,雖其腫瘤巨大,但具有較好的臨床病理特征與分子生物學特征,手術后效果好。為此,他們在國際上率先將這一特殊類型的大肝癌,稱之為“孤立性大肝癌”(以區別于結節性和彌漫性兩種肝癌類型的一種新的亞型肝癌),并且建立了孤立性大肝癌研究理論體系。
其研究結果表明,孤立性大肝癌與小肝癌臨床病理特征相似,二組病人住院時間與死亡率并無差別;手術后生存時間相近,并顯著高于結節性肝癌。孤立性大肝癌一般呈單個膨脹性生長,體積直徑可達10~20厘米,甚至更大。這類肝癌患者,其實肝功能仍然較好,余肝較大,如無血管侵犯,臨床病理上仍屬早期肝癌(T2期),完全具備手術治療的條件。
據此,楊連粵提出肝癌不能以其腫瘤大小來判定早晚期的新觀點,推翻了醫學界一直認為大肝癌均為晚期,不可進行手術切除治療的結論。
該項研究成果為一直被認為是晚期肝癌而禁忌手術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找到了手術治療的理論依據。通過探索,楊連粵總結出了多種復雜性肝癌手術治療的關鍵性技術與方法,推進了攻克肝細胞癌手術醫療世界性難題的進程,使目前被診斷為中晚期肝癌患者中50%左右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獲得了手術治療延長生命的機會。
他們先后為500多例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成功地實施了手術切除,均取得良好療效。來自湖南望城的18歲女性患者張某,右肝臟患有直徑達27厘米、重量達3000克的巨型孤立性大肝癌,楊連粵帶領助手為其施行擴大的右半肝癌癥手術治療,既徹底切除了肝癌病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肝臟組織,手術圓滿成功,已健康存活8年,目前其肝功能指標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