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世界銀行決定任命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所主任林毅夫為世銀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 昨天對此低調應對,表示“還要確認”。
第一次,世界銀行可能會由一名中國人出任首席經濟學家。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正式稱謂是“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其職責是為世界銀行設定研究議程并幫助該行確定學術方向。該職位出缺后,現任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立克選擇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創辦人、主任林毅夫。
佐立克能成為世界銀行行長,既由于其個人資歷,也因為他的國籍。世界銀行是聯合國專門機構,擁有184個成員國。這些國家也是股東。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股份基本上是按其經濟規模確定的。美國是最大的股東,擁有16.41%的投票權;其次是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其他成員國持有其余的股份。傳統上,世行行長由最大股東國的公民擔任。
同樣,現年55歲的林毅夫受到佐立克的青睞,既由于其個人學術成就,也因為他的國籍。曾是世行主要受援對象的中國已擁有雄厚的政府財力及高達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去年,中國更首次向世行一個援助最貧窮國家的基金提供了捐款。中國政府財政實力的變化、中國經濟出色的表現及其中蘊含的理論創新價值對發展中國家、轉型中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具有不言而喻的借鑒意義。
在一名學者心目中,世界銀行的邀請或比不上“馬歇爾講座”的邀請。設于劍橋大學的“馬歇爾講座”以英國著名經濟學家艾爾弗雷德·馬歇爾的名字命名。該講座始于1946年,每年從全球社會科學家中選出一位擔任主講人。歷年主講人包括G.繆達爾、庇古、T.帕森斯、雷蒙·阿隆、庫茲涅茨、索羅、阿羅、盧卡斯、阿馬蒂亞·森、斯蒂格利茨等,其中的14位后來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到三個月前,林毅夫成為“馬歇爾講座”第一位中國籍主講人。
在那次演講中,林毅夫分析了為什么日本和東亞新興工業化經濟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則失敗了?為什么中國和越南在轉型后其經濟維持了穩定、快速發展,而其他絕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在轉型和改革后經歷了滑坡、崩潰、停滯,然后再緩慢增長?技術升級、要素稟賦約束、比較優勢、企業自生能力是他所看重的幾項影響經濟發展的要素。
不僅如此,林毅夫還認為,在發展中國家,政府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政府由政治領導人來管理和運作。政治領導人決策的最佳選擇是順應當時的社會思潮。他同意恩師舒爾茨的觀點:社會思潮會影響一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安排。
林毅夫自陳是一個“樂觀主義者”。2006年,我在北大旁聽他給本科生上“中國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的課,即近距離感受到這種樂觀情緒。當時,他已經開始為在劍橋的演講作準備。
林毅夫對政府與社會思潮互動可能產生對經濟的積極作用有信心,一如佐立克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互動合作有信心。
作為二戰后世界最大的扶貧機構,世界銀行一直受到貧富成員國間意見分歧的困擾。佐立克試圖彌合這種分歧,實現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化。無疑,讓發展中國家在多邊機構中發揮更大作用是一條路徑。兩年前,尚未執掌世界銀行的佐立克就提出,中國應成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他很清楚,欲令對方負起更大的責任,也意味著授予相應更大的信任與權利。此時,為世界銀行高層團隊引入一個來自中國的“樂觀主義者”,當是應時的最佳選擇。陳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