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打開各大網站的兩會報道專題網頁,你會發現許多網民在發帖反映民生問題的同時,紛紛建言獻策,提出自己的建議和對策,與代表委員良性互動,理性交流。
兩會召開的這段時間,巴基斯坦《每日郵報》總編輯馬克東·巴伯在北京,與出租車司機、記者和普通民眾都曾做過交談——
“中國兩會不僅是與會代表對國家發展和社會民生的大討論,它更為普通民眾表達看法,參與中國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機會。從民眾的表情里可以看得出,他們對中國這樣一種民主機制是認同和滿意的。對于一個國家和社會而言,只有為公眾提供表達看法的機會,才能不斷進步,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中國領導人和中國公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巴伯的話在中國網友那里得到印證。
“國家興亡,網民有責。”一位新華網友深情地在博客上表示,民生問題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和諧,國家領導人和兩會代表委員能夠傾聽來自群眾的聲音,把民生置于中心議題,拉近了兩會與普通群眾的距離。
兩會召開前,全國人大代表、陜西黃河集團公司24車間工段長王卉在媒體上公布了征求民眾建議的電子郵箱。“我公布了郵箱,就是想吸收民意,聽聽群眾的聲音。”
如今,王卉已經收到103封建議。“這些郵件來自全國各地,封封都是民生建議,封封都是基層百姓最關心的事情,件件事由都說得清清楚楚。這一方面讓我感到普通老百姓參政覺悟和能力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讓我感到作為人大代表職責重大。”
作為基層工人代表,王卉會前還走訪了一些老職工和有困難的群眾,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了一些摸底。兩會期間,王卉關心的重點仍然是民生領域的問題,對就業再就業、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政策與代表們進行討論。因為這種傾聽,在去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中,中國迅速做出反應,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加大社會保障,在危機的嚴冬中送來陣陣溫暖。
因為這種傾聽,2009年,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超額完成全年900萬人的就業工作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8%和8.5%。
因為這種傾聽,中國人有了新的希望——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解決房價問題、放寬戶籍限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發展教育、擴大就業等人民關注的主題都濃墨重彩,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選舉法修正案草案,將使城鄉同票同權可期……
改善民生,因賦予了公平與正義的新內涵而讓兩會更加扣人心弦。
33歲的楊勇每天的工作是向北京南四環幾個小區送水。每到一戶,放下桶裝水后,他總是拘謹地退回到門外半米遠的距離,嚴守著這條在他看來與“城市人”之間不可逾越的界線。
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天,他放下手中的活計,與工友們一起守在收音機旁,靜靜地聽著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
這條界線將被跨越。2010年兩會上,“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公平”這個詞讓他們動心。楊勇說:“靠自己的勞動吃飯不丟人。但總理的話讓我有了新的期待,期待我還有我的子孫能過上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當“新老三大件”不斷變遷,當買車、購房、境內外游都不再稀罕,當物質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后,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等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而這些領域都事涉公平與正義。姚景源把民生問題,進行了梳理,發現一個新的特點。 “中國正面臨又一次重要的社會轉型,而中國的轉型和世界的再平衡在時空上形成一定的重疊。”莊健說,目前中國資源、人口結構和環境壓力凸顯,多年經濟高速發展,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擴大內需戰略的推進已受制于社會領域發展的滯后,經濟發展“倒逼”社會進步,社會領域的變革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 “公平”“正義”,“幸福”“尊嚴”,讓人耳目一新,令人神情激蕩,照耀著一個發展中大國邁向現代化的新征程。
歷史透鏡聚焦兩會——在發展的景深中,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關節點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決定著國家的未來,也將深刻影響世界
九三學社中央的兩會發言材料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韓國記者在書上說,“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那么我們應當做什么?”他的調查結論是“我們只管開發這座工廠里的技術就可以了。只要我們保持高一檔次的技術優勢,中國就永遠是我們的黃金市場。”
旁觀者的冷峻觀察,讓我們對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世界工廠”,這頂帽子,在中國頭上戴了不少年,它曾給中國發揮廉價勞動力優勢帶來過實惠,但這頂帽子就這樣一直戴下去,中國會怎樣?
去年那場至今仍讓世界驚魂未定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好好地上了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