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實名制”,能治住孩子嗎?
文化部要求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虛擬貨幣交易,南京的小網迷們多不以為然
昨天上午,文化部公布了將于8月1日正式實施的《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除了重申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應當采取一系列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外,還增加了網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服務的相關規定。那么,這一系列規定,真的都能得到切實執行嗎?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系列采訪——
記者調查
學生狂愛網游
“誰不玩網游,誰就是怪胎”
“我同學都在玩網絡游戲。”昨天,南京某重點中學初二學生小皓告訴記者,“誰要是不玩網游,簡直就是怪胎。”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孩子玩網絡游戲如今是普遍現象,這已經成了無法回避的話題。
“既然繞不開,那就引導孩子玩點健康的單機游戲,或者培養一些愛好,讓他們的興趣轉移到這些愛好上來。”有家長認為,網絡游戲已開始挑戰教育方法,家長需要換個思路來對待這個問題,與其“堵”、“禁”,不如“疏”、“導”。
學生:
為省錢玩游戲
一天只吃一包泡面
網絡游戲已經無孔不入。初二男孩小皓告訴記者,在他們同學之間,討論最多的話題不是習題,而是網游。“我們班同學都在玩,誰要是不玩,簡直就是一怪胎。”他說,很多家長都會作出限制,每周只能在雙休日玩一個小時。但就這一小時,同學們能興奮地討論上三四天,然后再用三四天去準備下次玩時怎么玩得盡興。
記者了解到,網絡游戲需要虛擬貨幣。這些虛擬貨幣的獲得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從別的玩家手中花錢購買,一種是自己在游戲中通過對戰等方式賺取。要想在游戲中獲得較高的人氣和地位,就必須貯存一定的金錢和裝備,尤其購買高級裝備是一件很費錢的事。
小皓告訴記者,在很受歡迎的《地下城與勇士》游戲中,一套能幫助PK的服裝至少要500到1000元錢;在《魔獸世界》或者《天龍八部》等網游中,一件關鍵性的裝備甚至要上千元。他的一位“富二代”同學,為了提升自己的角色配置,一上來就砸了一萬多塊錢。
據一些玩家透露,肯在網絡游戲上一擲千金的,多是一些“富二代”。而普通的玩家大多是沒有什么收入來源的學生,他們購買點卡或者裝備的錢往往是“從牙縫中摳出來的”。
“我們班那些沉迷在網游里的同學,日子過得很慘的,每天就吃一頓,頓頓還是泡面。”小皓說,這樣節衣縮食,每個月能省出至少二三百塊錢,都買點卡了。還有一些寄宿的同學,想方設法讓家長匯錢,說得最多的就是“學校要我們交參考書費用”,“玩網游就需要點卡,能不買嗎?”
家長:
引導孩子玩單機游戲
也比聯網游戲好
在南京一家雜志社工作的孟先生,前段時間發現自己跟正在讀初一的兒子有了“隔膜”,因為兒子不再跟他談論文學,聊天時總是蹦出“練級”、“打怪”、“買裝備”、“補血”等詞匯。
跟其他家長一交流,孟先生才知道兒子在玩網絡游戲,原本喜愛的閱讀,已不再感興趣。“不懂網絡游戲,跟兒子就沒有共同語言。”于是,孟先生開始研究游戲,發現聯網的游戲需要角色扮演,就要花錢買裝備,這既浪費錢又容易沉迷;不過,一些單機游戲就相對好些。“既然網絡游戲勾引得孩子們沒法不玩,那就引導兒子玩不需聯網的單機游戲。”孟先生說,比如《紅色警戒》、《英雄無敵》等游戲,內容相對健康一些,有的還能鍛煉反應力等。
對于文化部的監管措施,孟先生持觀望態度。他認為,網游已開始挑戰傳統教育,家長需要換個思路來對待。
他告訴記者,在周末時,兒子會跟幾個同學約好打一場網絡游戲《浩方對戰平臺》,他對此比較寬容。但是事先跟兒子約好,對電腦開機和屏保都設置了密碼。另外,他還開始培養兒子新的興趣愛好,比如畫漫畫等。周末或者節假日,他還會盡量帶兒子出去旅游,或者游泳、打乒乓球等。“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活動上來,他就不會念念不忘那些網絡游戲了。”
網吧管得挺嚴
記者暗訪
沒身份證泡網吧,記者被“驅逐”
其實,早在幾年前,南京的相關部門就開始要求網吧對前來上網的人進行實名登記,禁止未成年人在網吧上網。現在這些網吧落實的怎樣呢,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一些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