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94年清帝康熙在京城東北的安定門內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府邸,二十八年后,這位皇子承繼帝位,年號雍正(公元1723-1735年在位)。新帝遷入紫禁城,閑置的王府一半辟作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修行的僧院,一半留作行宮。不久行宮被焚,剩余的一半于1725年改名為雍和宮,1744年正式成為皇家寺院。
由于雍和宮的前身為王府,所以它的建筑格局異于其它的寺廟,而宛若一座簡縮了的王宮。宮門面南,由南至北在長約480米的中軸線上,排列著牌樓、昭泰門、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綏成樓等殿堂樓閣。宮東西寬近120米,在主要建筑的兩翼,兩兩對稱地建有鐘鼓樓、碑亭、密宗殿和講經殿、數學殿和藥師殿、班禪樓和戒臺樓、照佛樓和雅木達嘎樓、永康閣和延綏閣,以及東、西順山樓,東、西配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