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2年1月,國內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房在廈門的5家直營店全部關門。截至目前,光合作用書房在北京的7家直營店和廈門的分店已全部關閉。隨著網上書店和數字出版的日益活躍,民營實體書店正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
2010年1月20日,曾被譽為國內規模最大民營書店的第三極書局宣告停業。第三極書局維持了3年半,留下7800萬元的債務。2011年6月2日,已有近20年歷史的著名學術書店風入松停業,該書店曾靠“人,詩意,棲居”的口號成為北京最著名的人文書店之一;2011年7月,國內最大獨立書店之一的季風書店關了4家門店;2011年9月,三聯書店宣告退出廣州。有關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我國倒閉關門的民營書店達1萬多家。
一邊是民營書店的艱難支撐和紛紛凋零,一邊卻是網上書店的紅紅火火。2010年年底,當當網與京東商城展開價格戰,折扣達到5折甚至3折。2011年10月31日,蘇寧易購的圖書頻道正式上線,一次性上線圖書60萬冊,網上圖書的銷售規模僅次于當當網。剛一上線,蘇寧易購便使出了“全場圖書1.5折”、“0元售書,買多少送多少”等促銷手段來吸引眼球。
據了解,光合作用書房以經營圖書、咖啡、音樂為主。談到書店經營的衰敗,該公司創始人孫池表示,近年來,書店的房租、水電等成本急劇上漲,銷售卻連續4年下滑。這讓光合作用的資金問題突出,書店拖欠了不少供應商的款項。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民營書店的倒閉潮很大程度源于競爭的不公平,國有書店不必承擔高額房租,能享受增值稅先征后返的優惠,還有旱澇保收的中小學教材的發行利潤。然而,網絡銷售的威力,讓新華書店也感受到了涼意。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前江蘇新華書店集團的圖書銷售額年均增長6%至8%,2011年的銷售額卻只是“微微有所增長”。另外一組數據顯示,2005年至今,全國國有書店網點減少1944處,民營圖書零售網點減少3861處。同時,電子書由于沒有紙質書本的重量,且隨時隨地可以閱讀,迅速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
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申平華看來,書店如果仍然把自己當做是圖書的銷售終端,倒閉就是必然的。人們的圖書購買習慣在發生變化,閱讀習慣也在發生變化,電子商務平臺的優勢越來越大。網絡圖書銷售的火爆,逼迫實體書店開始在經營業態上下功夫調整并尋找出路。
創立于1996年的先鋒書店是南京的文化地標。幾年前,書店老板錢曉華曾把連鎖店擴張到東方商城和夫子廟,但因人氣不足而關門。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錢曉華曾申請文化扶持基金,但沒有成功。
錢曉華只好另尋他路。現在的先鋒書店,開辟了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利潤占書店總盈利的30%,使書店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轉型。錢曉華表示:“先鋒書店有自己的創意團隊,有4000多種創意產品,還有學術講堂、藝術展覽、讀書節、演奏會、簽售會、沙龍……”
2012年春節前,先鋒書店落戶無錫。錢曉華表示,在先鋒進入無錫籌備過程中,無錫市政府把“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當成發展文化產業的重點之一,因此,業主方的創意和要求不但不會被干涉和拒絕,還能得到各種好的建議和一系列的幫助。在錢曉華看來,如今,先鋒書店與其說是一家書店,不如說是一家人文藝術館。
在書店突圍當中,先鋒書店并不是一個孤獨的行者。2011年秋季,坐落在北京建國門外中央商務區的“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正式對外營業:充滿童趣風格的書架和裝飾,按照不同年齡分級分類的各種讀物及各種兒童益智玩具,專門的“閱讀助理”、兒童劇、閱讀吧、故事匯、父母學堂、“讀書好玩”俱樂部……與眾不同的閱讀服務讓讀者眼前一亮。
中少成長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梁勝春告訴記者,“大世界”設計開發了一系列閱讀體驗活動,采用故事化、娛樂化、主題化的形式,通過兒童劇、故事姐姐講故事、創意動手做、閱讀游戲等內容豐富的活動來為孩子們提供閱讀體驗。
北方工業大學教授譚旭東認為:“盡管有人呼吁給予書店以政策性保護,比如減租減稅,但其實,解決了政策問題,光靠賣書維持生存的書店還是會倒閉。書店一定要考慮,怎樣給讀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此外,他還建議,給更多的社區和學校配備閱覽室和書屋,并向所有人開放。本報記者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