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探訪甘肅歷史文化 涇川傳奇:49年三現舍利子

2013年08月27日17:1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曼殊院 舍利子 1000年 延載元年 造像內容 施無畏印 釋迦多寶 文化學者 歷史文化 大云寺

2013年:2000多粒諸佛舍利“千年一現”

2013年涇川出土宋代“舍利陶棺”,經修復后安放于大云寺舍利塔地宮中。

2012年底,涇川縣城關鎮村民要在新建的大云寺東墻外拓建道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縣文體廣電局局長李曉京給當地著名文化學者張懷群打電話,問他修路時應該注意些什么。當時,張懷群正在北京出差,他在電話里語重心長地說:“一定要小心,小心。”

后來所發生的一切證明,在涇川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動土”,確實要十分“小心”。

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

2004年、2005年的時候,大云寺遺址已經保護起來了。當時,張懷群就發現,這里的“文化層”特別厚。所謂文化層,是指古代遺址中,由于古代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痕跡、遺物和有機物所形成的堆積層。張懷群說,一方面,這里的瓦礫層很厚,有的地方中間幾乎沒有土;另一方面,這里是黃土高原,挖出來的土卻是黑色的。“這就是跡象,下面肯定有東西?!睆垜讶寒敃r還拍了照片,記下了這個地方。

果然,村民們在朝東取土的時候,就發現了“文化層”。然后,他們開始向西取土,結果,張懷群說:“只是取了一鏟土,就發現了佛像,這么多的佛像。”這個時候,已經是2012年12月31日的上午了。這一處發現,被稱為1號佛像窖藏坑,共出土文物240多件(組)。

“發現佛像以后,要把上面的浮土去掉,去土的過程就向東移,因為西邊已經是大云寺的東墻了。東移的過程當中,又發現了一尊單體佛像,唐代的,我們馬上就把佛像搶救回來,然后把這個地點保護了起來。”

2013年3月17日,在對單體佛像遺址進行清理的時候,又發現了2號佛教窖藏坑,共出土文物33件。

至此,共出土佛教造像270多件,造像年代上至北魏早期,下至西魏、北周、北齊、隋、唐、宋等時代;質地有石質砂巖、青石質、陶質、泥質,大部分佛像有彩繪,其中貼鍍金的佛像約8件左右;造像內容包括彌勒、交腳彌勒、釋迦多寶、維摩詰、思維菩薩、凈瓶觀音、菩薩,以及千佛碑、造像碑、造像塔、經幢等。

面對這么多精致的佛像,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考古專家就認定,這是古絲綢之路上又一次重大考古發現。

但是,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真正見到舍利子。

一塊方磚上的驚喜

驚喜總是突然來臨。

2013年1月9日,在對1號佛像窖藏坑進行清理的時候,張懷群一直在現場。五六個月之后,他在接受人民網采訪的時候,依然沉浸在這種驚喜當中:

我正在(1號佛像窖藏坑)照相,突然有人喊:“哎,有發現,有發現!”我過來就照了第一張相,照下來以后,大家一看,不是佛像,是磚,方方正正那么一個磚的建筑。我最后去看的時候,里面有一個陶棺,陶棺的后面有一塊碑,它就是一塊磚,一塊銘文磚,露出了一角。

(上面的字)就是“維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就看不清了;然后是“龍興寺曼殊院”,又看不見了;然后呢,“余粒”,余就是多余的余,粒就是一粒兩粒的粒。

我一看到,就馬上給李曉京說:“這里面有舍利子。粒呀,余粒呀……”他推斷,“余?!币欢ㄊ墙又懊嬉恍性谡f舍利子的數量?!拔覀儺敃r想,就是10余粒,或者20余粒,或者是30余粒,就是這么個意思。”

磚銘上的非常信息

那個方方正正的磚的建筑,按照慣例應該叫“地宮”,處于1號佛像窖藏坑東側5米處,四面磚封,東西長約1.95米,南北寬約0.85米。因為實在太小了,太簡陋了,所以在整個發掘過程中,都被稱為“疑似地宮遺存”。地宮內置一具陶棺,頭西尾東,那塊銘文磚就立在陶棺的尾部。

銘文磚邊長33厘米、厚5厘米,方方正正。磚銘共425字,陰文,字跡清晰可辨。其中正面19行,416字,最多的一行27字,最少的一行13字;磚脊銘1行,9字。

銘文一開頭就說:“維大宋大中祥符六年,歲次癸丑五月辛卯朔十二日壬寅,涇州龍興寺曼殊院念法華經僧云江、智明,同收諸佛舍利約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薩殿內葬之。”

張懷群沒有想到,“余?!鼻懊?,既不是“十”或者“二十”,也不是“三十”,而是“二千”!

這一段銘文,提供了關于這2000多粒舍利的許多信息:

瘞埋時間:大宋大中祥符六年五月十二日,即公元1013年農歷五月十二日,距今整整1000年。

收集人員:涇州龍興寺曼殊院僧人云江、智明。這說明,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涇川有一個歷史文獻中沒有記載的“龍興寺”。專家因此判斷,宋代的“龍興寺”,與唐代的“大云寺”、隋代的“大興國寺”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同時也說明,收葬這些舍利子是云江、智明兩位和尚的個人行為。這似乎也能夠解釋,為什么這個地宮如此逼仄和簡陋。

瘞埋地點:龍興寺曼殊院菩薩殿內。值得注意的是,舍利不是埋在佛塔下,而是埋在大殿內。

但是,這么多的舍利,經過多少時間、通過什么方式收集來的呢?

從銘文可以看出,龍興寺的兩位和尚云江和智明,不僅修行很好,而且關系很鐵,為報答佛恩,普濟眾生,兩人發宏愿要不遺余力,供養舍利。為收集這些舍利,他們先后用了20多年時間。

關于收集舍利的方式,銘文中說:“或逢人惠施,或良會所獲,或懇鬻殊鄉,或輸誠多士。”甘肅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邵正春先生翻譯為:“有的是施主所賜,有的是游方偶得,有的從遠方購來,有的則是誠心從眾位賢者那里求來的?!睆垜讶合壬鷦t說得更通俗:“一種就是發愿,把心愿說一下,好,有舍利的地方,就把舍利交給你;還不給,第二種辦法,就是買下來;第三種,交換,用法器等交換下來;第四種,已經有20多年了,感動了寺院的住持,好,送給你?!辈恍业氖?,在選好了瘞埋地點之后,云江和尚就去世了。所以,瘞埋的時候,并沒有云江參與,而且,從銘文看,參與的僧人也不多。不過,有“賜紫義英稽首”,即皇帝賜給紫色袈裟的大和尚義英參與,規格也不低。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