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秸稈替代糧食釀造乙醇并實現產業化的夢想正一步步走向現實。日前,河南天冠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冠集團”)位于南陽市鎮平高新園區的纖維乙醇項目,已經進入最后階段的建設安裝,這是我國第一條年產3000噸的纖維乙醇生產線。按照工程進度,該項目計劃在10月投產。日前,項目負責人康東亮向《市場報》記者表示:“它必將在我國能源利用發展史上留下光輝而濃重的一筆。”
秸稈造乙醇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石油資源告急、糧食相對過剩以及汽車尾氣造成的環保壓力之下,我國開始有組織地開展燃料乙醇的研究和應用,天冠集團作為倡導者,率先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年產20萬噸燃料乙醇生產線。
據介紹,天冠集團作為“十五”期間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4家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之一,該集團現已形成50萬噸燃料乙醇的年生產能力,并實現了糧食原料和紅薯、木薯的混合生產。
天冠集團早在1997年就與高校合作啟動了纖維乙醇項目的研究。盡管研發過程一波三折,但令人欣慰的是,天冠集團最終掌握了多項用秸稈生產乙醇的關鍵技術。中試結果顯示,6噸左右秸稈可產出1噸乙醇,技術理論轉化率超過18%。
據測算,全國每年僅農作物秸稈有7億噸,其中2億噸被作為農村燃料消耗。若將其余5億噸用來生產乙醇,可產7000萬噸乙醇。再加上木材、制糖、造紙工業下腳料和城市廢纖維垃圾,總計可得乙醇8500萬噸,比全國汽油消耗總量還要多。
纖維乙醇技術一舉三得
在康東亮工程師看來,發展纖維乙醇可謂一舉三得:首先,纖維原料可再生,用它生產燃料乙醇可緩解能源危機;其次,它最大的突破在于不與人畜爭糧,保證糧食安全;再次,以企業可接受的價格,每噸秸稈可直接為農民增加200元收入,按平均每戶4人5畝地計算,一年可凈增收1500元。
同時,天冠集團積極開展綜合利用。康東亮介紹,木質素熱值和等量的煤相當,粗木質素可以加工成“煤球”,純度稍高的可做成活性炭,每噸市場價在五千元左右,而經精制的高純度木質素則可作為添加劑用于改善聚氨酯產品的綜合性能,每噸售價也在6000-10000元。
目前纖維乙醇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秸稈的收購運輸儲存,生產所需大量的纖維素酶、化學藥品以及后期的廢水處理致使生產成本居高難下,此外由于纖維吸水性強,糖化后乙醇濃度低,從而導致蒸餾環節能耗較大。對此,天冠集團董事長張曉陽認為,“纖維乙醇在技術上已趨于成熟,關鍵是如何降低成本和關鍵裝置的大規模化。”
據康東亮介紹,年產3000噸纖維乙醇項目計劃在10月份試車,此后還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調試改造;預計到明年年底,可以形成萬噸級生產線,并可做為標準化模塊進行異地復制。另據透露,天冠集團計劃在“十一五”末建成5個萬噸級生產線,屆時,我國纖維乙醇的工業生產成本以現價計有望降到5000-5500元/噸左右的水平(目前油價為6000元/噸以上)。
天冠集團纖維乙醇項目從立項到建設過程中,備受高層關注。“五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天冠集團時指出,我們國家人口多,解決吃飯問題不容易,所以不可能大規模發展糧食乙醇,你們現在發展秸稈纖維乙醇對國家能源開發、緩解能源緊缺的矛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他還指出,我們要超前一點、看遠一點,不要老跟在人家后頭。我們要大力支持這種具有創新型技術的產業。天冠集團董事長張曉陽表示,天冠集團奉科技創新為使命,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爭做全國燃料乙醇產業領跑者。李建明 吳紀攀 陳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