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將承擔手球預賽和1/4決賽以及殘奧會的盲人門球、輪椅籃球、輪椅擊劍、輪椅橄欖球的訓練任務。賽后則將滿足國家隊訓練、全民健身以及相關大型活動的需求。
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總建筑面積47410平方米(含訓練館),其中體育館28000平方米,訓練館15000平方米,擴建部分4410平方米。改建前原有觀眾座位近6000席,改造后為6300席。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是北京第11屆亞運會建設的場館之一,也是當年國內比較先進的體育館。經過17年的使用,雖然設備有些陳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還依然可以滿足奧運會的競賽要求。經過此次改擴建工程奧體中心體育館重新煥發出青春。
此次奧體中心體育館改擴建工程主要是檢測和維修加固建筑主體結構,使之能夠繼續滿足奧運會比賽的使用要求。在外立面維持原來整體形象的前提下修整外形。此次改造,奧體中心體育館在建筑外面整體墻面上采用和中國大劇院屋面防水材料一樣的鋁鎂錳板,并且采用保溫、吸音等功能進行復合設計和安裝,更換成了保溫型的門窗。相當于給建筑主體穿上了一件保暖外衣,增加外墻的保溫性能,減少了場館運行時的能源消耗,達到了節能的目的。
此次改擴建工程將體育館南大廳設置為觀眾的主入口。原有觀眾大廳入口比較陳舊狹小,此次重新設計和建設了南大廳,將簡約主義風格帶進這個具有象征主義意味的建筑。經過各專業密切配合協作,認真協調布置管線,使觀眾大廳的整體環境明亮寬闊,簡潔大氣,良好的自然通風措施也為觀眾使用帶來舒適的活動環境,成為本次改擴建的一個亮點。
通過改建平臺下原來的架空部分和南側大臺階,部分增加了奧運會的需要的建筑面積,同時從奧體中心整體園區的建筑風格和形式方面統一考慮,與英東游泳館等建筑相協調,完善了奧體中心園區和諧一致的大環境。改建東側平臺下為賽時競賽管理區,在奧運會賽時將提供一個獨立的區域作為手球競賽官員工作區域,這一區域已經過國際手聯主席及副主席以及北京奧組委手球官員的考察并被高度稱贊。體育館南側原來的大臺階下部擴建為安保用房及志愿者用房等場館運營管理區,這一區域將承擔奧運會賽時的整體運行和安全保障的辦公用途。
本次改擴建工程對比賽大廳內部座椅進行了更新,更新后的座席色彩柔和,與比賽大廳的精致銀灰色調協調映襯,為觀看比賽的觀眾提供一個舒適的觀看環境。經過整體音響設計的比賽大廳內部吸聲設施更加完善,可達到專業音樂會的音響效果。為滿足奧運會的比賽要求,奧體中心體育館競賽大廳的地板進行了更新,拆除的舊木質地板經過處理加工利用在訓練館內,有效的節省利用了現有的物資資源,切實將節儉辦奧運的精神落實到實處。
北京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有關部門在奧體中心體育館改擴建工程的設計施工中以三大理念為宗旨,貫穿整個奧運場館的設計和施工建設過程中。
改造后的奧體中心體育館利用外墻外保溫和中空玻璃幕墻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達到北京市節能新標準的要求。園區內所有的路燈均采用太陽能的供電模式。體育館屋面采用電動百葉窗和電動開啟窗,達到自然通風和采光,滿足平時使用的要求和賽時使用的轉換,為觀眾和比賽運動員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
體育館屋面采用集圍護、保溫、裝飾、防水和降噪為一體的雙曲面金屬屋面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外貌和形象特征,又滿足了屋面保溫防潮隔聲及雨水疏導的多種要求。
在運行設計中充分考慮功能分區和各功能區使用者的交通流線,根據不同使用人員和使用性質,各類人群盡可能做到分層分區互不交叉,交通流程通順便捷合理流暢,滿足奧運會的運行設計要求,同時也便于賽后體育館的經營管理和使用。
通過改造滿足了國際殘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對于無障礙設計的要求,增加無障礙坡道和無障礙廁衛設施設備,為殘奧會各項目的訓練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因為奧體中心內的各個建筑有著統一的整體形象,因此在外立面設計,選材,平臺和坡道連接等方面都是統一考慮相互對應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有機聯系,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整體協調的大環境,也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作者:李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