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開始掀起的節能減排風暴令風電這一新興綠色能源獲得長足發展。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和世界風能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位列在全球風電市場未來發展中扮演領軍角色的13個國家之一。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更宣稱,2010年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市場和風能設備制造中心。
但權威專家也指出,當前中國風電行業普遍存在制造水平偏低、核心技術高度依賴國外的弱點。這一問題不解決將給風電市場發展帶來隱患。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和世界風能協會發布的這份全球產業藍皮書指出,2020年風力發電將達到總裝機容量12.5億千瓦,將為世界提供12%的電力。與此同時,這種清潔能源將向地球大氣層減少將近11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這份報告中列舉了全球風電市場未來發展中將扮演領軍角色的13個國家,中國名列其中。此外,這些國家還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法國、巴西、印度、菲律賓、土耳其、波蘭。報告稱,風電在這些國家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它們是實現12%目標的希望所在。
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60萬千瓦,當年新增裝機容量為133萬千瓦,同比增長166%。預計除了西藏、云南、新疆等5個省區外,國內其余26個省區的風能資源還有32億千瓦裝機容量可供開發。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可供開發的風能資源占到了26個省區的一半,達14.6億千瓦。
綠色和平組織在北京的項目主任喻捷認為,目前的增長只是預熱,明年初將要正式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才將真正啟動中國風電業的引擎,使這個產業駛上高速發展的軌道。
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則預言,2010年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市場和風能設備制造中心。
目前,中國正逢風電發展的大好時機。按“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2015年達到1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中國風電市場的容量正日益龐大,距全球最大風電市場也越來越近。
國內風電制造水平有待提升
“盡管國內風電市場已經有很大起色,前景也非常看好,但當務之急還需要提高風電制造業的整體水平。”昨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國內風電行業當前最大的隱患。
他表示,風電目前是一種技術比較成熟、市場價值已為人所接受的新能源。但有一個很大的“軟肋”在于:中國風電制造業還相當依賴國外的技術,尤其是一些核心設備只能依靠進口。換言之,中國風電制造水平還比較薄弱,其后果就是風力發電成本相對偏高,而這又是阻礙風電市場發展的一大瓶頸。
“為了讓風電獲得更普遍的應用,就應當讓風力發電的成本降下來。這需要國產風電設備廠商提高制造水平,實現進口替代。為此,應當以高利潤吸引廠商投入研發、改進技術。”孟憲淦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沒有利潤或利潤很低的話,企業很難靜下心來搞研發。而風電又是一個需要長期技術積累的產業,沒有持續的研發就很難掌握核心技術。
在他看來,目前風電上網電價還是偏低。“應該合理地提高風電上網電價,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孟憲淦最后說。
風電設備企業
可獲高估值
對國內風電企業而言,風電大發展的政策東風和美好前景不啻于展現了一條誘人的黃金大道。分析人士表示,國內風力發電設備企業有望在這輪風電大發展的進程中收獲豐厚。
申銀萬國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風力發電從“十五”開始寫入我國電力裝機規劃,而“十一五”、“十二五”期間,規劃容量將大幅增加。若保持高增速,累計裝機容量有可能在“十一五”完成3000萬千瓦,占到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2.71%。
“風電設備相對估值水平將遠高于傳統制造業。”申銀萬國分析師詹凌燕指出,從國際估值來看,風電設備龍頭廠商的相對估值水平往往是當地市場估值水平的兩倍。中國的風電設備制造剛剛起步,許多項目投產后都將在2008年獲得高增長,增速有望超過100%。如果說中國傳統機械制造業的合理動態PE在30-40倍左右,那么擁有更高增長的風電設備廠商則可獲得60倍以上的估值水平。
至于風電零部件廠商的看點在于高毛利。詹凌燕表示,位于產業鏈前端的零部件制造商盈利能力比整機廠商更強,尤其是處于細分市場龍頭的制造商已經獲得超過40%的毛利水平。風機零部件的核心部件包括葉片、齒輪箱、電機等,國內零部件廠商的主要需求在國內,目前針對600-750千瓦等級的國產風機已經基本實現零部件國產化。未來隨著國產兆瓦級風機產量逐步提升,零部件產量和毛利有望進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龍頭金風科技即將上市,或將成為整個風電設備行業短期上漲的催化因素。”詹凌燕說。(陳其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