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能源法正式稿修訂完畢 將公開征求意見 工傷康復標準進入論證 -國土部清理農用地非法入市 16省查3萬多宗 新增耕地超災毀面積 -滬指盤中跌破5700點 兩市跌幅超過2% 中國股票為何全球最貴 -"嫦娥一號"完成最后檢測 有備份衛星 11月6日有望發回月球照片 -北京人口連續五年零增長 老年人將增12% 2020年人口將達2000萬 -財政部專家稱今年財政增收1萬億 前三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7% -中石油A股本周五進行網上申購 監管層叫停內地地產企業A股IPO -"嫦娥一號"壽命只有一年 發射時間有兩套預案 雨天也可以點火 -財政部:專項資金支持廉租房建設 房貸新政后北京現"退房潮" -發改委將鼓勵藥品直銷控制藥價 北京:醫保存折轉卡要繳利息稅
商務部高虎城:明年起輸歐紡織品取消數量限制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2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問:中國是不是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唯一獲益者,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是不是損害其他國家紡織業的利益?

答:中國不是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唯一受益者,我們紡織品出口的增長也不是以擠占別國份額為代價換來的。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這個問題:一是紡織品貿易自由化有利于全球整體紡織品貿易的發展。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96-2000年世界紡織服裝貿易總額年均增幅僅為2.7%,年均凈增貿易額為88億美元。隨著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2001-2005年,全球紡織品貿易增長明顯加快,年均增幅達到6.1%,年均凈增貿易額為247.5億美元。二是各主要紡織品出口國都享受到了自由化的好處。據世貿組織統計,2005年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前15位的國家和地區當中,有14個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4-21%)。其他具備一定紡織業基礎的發展中國家也在一體化進程中獲益,2001-2005年,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紡織品出口年均增幅分別為17.8%、9.9%和9.3%均高于全球平均增幅(6.1%)。由此可見,中國并不是唯一的獲益者。三是發達國家在紡織品進口增長的同時,自身產業也適應了一體化后的新形勢,發展情況良好。2006年歐盟紡織品出口增長約6%。以紡織業為支柱產業的歐盟主要成員國也獲得了穩步發展。根據意大利服裝協會統計,2006年意大利服裝紡織業呈現良好的復蘇勢頭,總產值達到675.8億歐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為405.75億歐元,增長3.9%。四是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面料、棉花、紡織機械的進口。2006年中國進口紡織服裝產品181億美元,同比增長6%;進口紡織機械40億美元,同比增長19.2%。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進口國,2006年進口棉花48.7億美元,同比增長52.3%。五是進口商、批發零售商、品牌擁有者和物流業都是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的受益者。據測算,在紡織品生產、出口和銷售等環節中,中國紡織業只拿到增幅部分的10%,其余90%由進口商、批發零售商、品牌擁有者和相關物流業獲得。中國服裝出口后,零售價通常是出口價的4倍多。以歐美紡織品市場為例,2006年中國服裝對歐、美出口共計329.8億美元,據此測算,其流通環節產生了近1000億美元的增值。六是為發達國家的消費者,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提供了物美價廉的紡織品。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06年從中國進口紡織品平均單價1.45美元/平方米,從全球進口平均單價為1.79美元/平方米。除去中國因素,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平均單價為1.97美元/平米。由此計算,從中國進口每平米紡織品能為美國消費者節省0.52美元,僅此一項,就能為美國消費者節省96.8億美元。

總之,紡織品貿易自由化有利于紡織業的長遠發展,有利于各國享受國際分工協作帶來的好處,有利于資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是各國互利共贏的過程。

問:《中歐紡織品貿易諒解備忘錄》規定雙邊紡織品數量管理將于今年年底到期,現在國內紡織品出口企業都非常關心:雙邊數量管理到期后,商務部是否還將采取數量限制措施穩定對歐紡織品出口?

答:我非常理解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關注。根據中歐雙方2005年6月簽署的備忘錄,中歐紡織品雙邊數量管理將于2007年年底結束。我剛剛也說了,兩年多來,備忘錄不僅為我國有關產品拓寬了出口空間,更為中歐雙方企業創造了穩定和可預見的貿易環境,為全球紡織品貿易一體化的平穩過渡做出了貢獻。我國是世界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也是紡織品貿易一體化的最大受益方,保持紡織品貿易整體環境的穩定有利于我產業長遠發展和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樹立我作為負責任貿易大國的形象,也是廣大紡織生產企業的利益所在。今年以來,我部就中歐紡織品數量管理結束后的有關工作召開了一系列紡織企業、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絕大多數企業和行業組織建議政府在2008年過渡期內主動采取監控措施,維護對歐紡織品出口的平穩發展。

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22屆中歐經貿混委會上,中歐雙方再次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共識,歐方明確表示將恪守備忘錄,如期實現雙邊紡織品貿易自由化,中歐雙方將繼續在該領域保持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貿易的平穩發展。根據中歐經貿混委會達成的共識,中歐雙方于9月28日就建立雙邊監控體系達成一致,在取消所有輸歐紡織品數量限制的前提下,將備忘錄項下的8個紡織品類別納入雙邊監控體系。我們將對納入雙邊監控體系的8個類別紡織品施行為期僅一年的出口許可,不設數量限制,并實行企業經營資質準入。具體資質標準和符合資質條件企業的名單由紡織行業中介組織提出。

紡織品貿易在中歐經貿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維護中歐紡織品貿易的平穩發展對推動中歐貿易長期、健康和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我希望廣大紡織出口企業積極響應行業關于維護經營秩序的要求,規范出口經營秩序,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共同維護2008年對歐紡織品出口的平穩發展。

問:今后我國紡織品出口面臨哪些挑戰?您對我們紡織企業有何建議?

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簡單的數量增長已不再是中國紡織品出口追求的目標;抓住一體化機遇、實現紡織品出口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雖然我們的紡織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坦率地說,我國紡織品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產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僅為3-5%。此外,我紡織品出口多以定牌、貼牌為主,加工貿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業只賺取10%的加工費。二是出口市場集中,近年來,歐盟、美國、日本一直是我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占我紡織品出口額的40%以上。在日本紡織品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70%以上,已經飽和。三是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勞動力資源豐富是構成我國紡織業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但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這種優勢正在減弱。根據全球纖維紡織業國際管理咨詢機構(Werner)發布的2007年世界主要紡織工業小時勞動成本的全球比較報告,中國沿海地區勞動成本不斷擴大,快速接近每小時1美元的門檻。而據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國家的官方統計,其國內紡織業勞動力成本分別為每小時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這說明發展中國家正逐漸成為中國在低附加值大眾化產品上最強勁的對手。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并妥善應對。

在未來一段時期,實現我國從紡織大國到紡織強國的轉變是中國紡織業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廣大紡織企業應著重做好并落實以下工作:一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推進紡織技術和裝備創新,發展節能、差別化和綠色環保型產品,逐步提高產業科技含量、資源利用效率、環境質量和勞動生產率;二是培育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堅持自主創新,強化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意識,在品牌設計、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網絡建設方面的優勢企業可循序漸進地建立和擴大國際營銷渠道,提高自有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三是積極推進紡織企業國際化經營。有條件的紡織企業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對消費市場的控制力,改善中國紡織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分配;四是加強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國際頂尖的服裝展示和國際紡織行業交流活動,通過學習國際先進的設計、營銷、管理理念,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五是提高行業人力資源素質。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資源管理和開發體制,完善人才體系和激勵機制,重視技術創新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行業高素質人才的成長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紡織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開展自律互律等行業協調工作,主動維持出口秩序,維護我紡織品出口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我相信,在企業、行業組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紡織品出口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上一頁   1  2  



相關文章: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中國制造就是世界制造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一季度順差不會延續快增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高順差近期有望被遏制
高虎城:企業必須進行海外維權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圖片新聞:
北京首現“養老房屋銀行” 租房入住養老院
中國"人造太陽"試驗裝置建造成功 有望30至50年后為中國發電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共十七大報告解讀/ 聚焦十七大/ 十七大前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 直擊中國各地房價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