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外經貿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海運以及相關行業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11月1-2日,中國國際海運(中國)年會在天津召開,對于國際海運事業的空前繁榮,與會人士的共識是,這離不開“中國因素”。
五年來,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29.8%,2006年達到1.76萬億美元,在世界貿易比重由2.7%上升到7.2%,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提供數據說:“2001年至2006年,世界貨物出口規模從6.2萬億美元增加到12.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4.3%,幾乎是同期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的3倍。與此同時,世界貿易依存度從48.4%提高到60.8%,其中出口依存度從24.1%提高到30.6%。”
這一時期,正如天津市市長戴相龍所說:“在全球每年新增的海運量中,有60%以上是中國的進出口貨物。”
以天津港為例,2006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達到2.58億噸,已經躍居世界第六位。戴相龍透露,今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預計將突破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700萬標準箱。
除此之外,在張國寶看來,海運的發展還極大地帶動了船舶制造等裝備制造業發展。在2006年的時候,中國造船產量達到1452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份額19%,比2000年已經翻了兩番。而今年上半年新增訂單4262萬載重噸,同比更是增長了165%,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2%。“中日韓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競爭格局初步顯現。”
不過,鑒于海運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休戚相關。因此,有與會者認為需要警惕經濟增長在未來出現拐點。
新一輪鐵礦石價格談判交鋒在即,中國中鋼集團公司總裁黃天文分析,隨著國內鐵礦石產能的擴張,進口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揚和國家淘汰落后產能以及部分鋼鐵產能發揮等因素綜合作用,鐵礦石進口量雖然保持上升態勢,但增速已經放緩。
而進一步考慮到中國資產價格泡沫,宏觀政策層面可能會加大財政緊縮調控力度,再加上鋼材價格和運輸價格波動,在2008年中國鋼鐵工作發展可能出現拐點,面臨競爭和結構調整。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對全球宏觀形勢作出更全面的解讀。他說:“全球經濟失衡現象在2006年沒有明顯改善。全球流動性過剩而且大量資本涌入新興市場,推高資產價格。”
哈繼銘認為,歷史上看,資本大量流入新興市場經濟后往往伴隨著大量流出現象,其原因包括新興市場經濟的穩健度下降和美元止跌回升。一旦資金大量流出,往往造成新興市場爆發金融危機。
因此,受美國房市下挫及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主要下調了美國、歐元區、英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2008年經濟增長率,而全球2008年經濟增速由原先的預期5.2%下降至4.8%。“中美經濟從未脫節,中國出口與美國消費增速密切相關。”
在這種背景下,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認為,以前航運市場緊密跟隨世界經濟周期變化——波谷長,波峰短。但自2003年以來以礦石和煤炭為主導貨種的散貨市場為代表的航運市場已經持續上升5年,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周期變化規律。
有專家認為,2006年我國的鐵礦石海運量占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45%,而且預計未來兩年我國鐵礦石海運增量占全球鐵礦石海運增量的80%左右。不過,進出口結構的調整則是必然。
哈繼銘也預測,在2008年,我國會加快出口結構調整,出口退稅率可能進步一調整。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