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食價格在本月初時已經遠離了3月份的“危險”高位。但進入6月中旬以來,農產品市場再度上漲,各類農產品期貨價格漲幅紛紛超過了20%。新一輪的漲價潮來勢兇猛,在此情形下,中國糧食進出口貿易大幅萎縮。
時隔三個月后,兩次價格“洪峰”所遇到的全球糧食貿易格局卻大為不同。國家發改委昨天公布了今年以來的主要大宗商品進出口數據,顯示在經歷了近半年的應對糧食危機的政策調整后,不僅主要糧食品種出口大幅減少,除大豆外的重點商品其進口量也已經變得微乎其微,這就意味著目前中國對外糧食貿易已經幾近中止。
國際農產品漲價20%以上
自6月初截至昨日收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幾乎所有農產品品種的期貨價格再次“扶搖直上”。
CBOT小麥期貨進入本月以來,該品種再次發力,截至昨日收盤時,累計漲幅已達到25%。
另外由于美國及中國多雨天氣的影響,大豆系列品種的價格更是連連沖擊前期創下的高點,CBOT黃豆期貨本周一盤中達到1588.4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與3月初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僅相距7.6美分。
國際市場的漲勢也傳遞到了國內的期貨市場。昨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一號大豆期貨、豆粕期貨同時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其余弱勢品種也在同期有所反彈,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強麥期貨及大商所的豆油期貨分別上漲了4.5%和8.6%。
5月玉米出口量為零噸
農產品價格的再度上漲使各國政府再次面臨平抑各自國內糧食價格的難題。但各國紛紛停止了糧食出口,使得依靠國際間糧食貿易的辦法已經失效。根據最新進出口貿易數據,中國在糧食市場方面,幾乎已經與全球市場相隔離。
數據顯示,中國限制糧食出口政策已經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其中最為顯著的是玉米出口。玉米2007年出口總量達到了492萬噸,但今年1~5月份,我國出口玉米累計僅11萬噸,5月份的出口量更是驚人的0噸。玉米自3月份創下新紀錄后加速上漲,截至昨日收盤,該品種又在3月份的基礎上再度上漲了25%。此外,大米的出口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全球糧食貿易秩序或將失效
除出口萎縮外,進口的大幅減少則更加體現各國糧食市場間的相互隔離。數據顯示,我國傳統的進口重點商品中,僅有大豆一個品種的進口量在5月份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而其余品種全部大幅萎縮。
進口萎縮最為明顯的是小麥。5月份我國小麥進口量同比減少了85.7%。此外,稻米的進口量在5月份突然出現了大幅萎縮,僅為1.4萬噸,同比減少53.3%。
由此可見,全球各國集體性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已經開始導致了全球糧食貿易秩序的重構。3月31日,印度宣布禁止除一種高附加值大米之外的任何大米出口。與此同時,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宣布今年大米出口將減少11%。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其他糧食生產大國也出臺了限制出口的政策。
中美簽署30億美元
大豆購買協議
美國東部時間6月16日,中國代表團在密蘇里州簽署了32項、涉及金額超過53億美元的協議,其中大豆購買協議價值總計30億美元。
16日早晨,中國代表團在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市簽署了32項、涉及金額超過53億美元的協議,主要采購產品包括來自美國中部七州的大豆、節能機電產品、通訊和化工產品等。其中,大豆購買協議是主角,價值總計30億美元。
美國聯合大豆委員會、美國大豆出口理事會和美國大豆協會,這三家機構聯合協調了八家美國出口企業和14家中國進口企業的購買協議。密蘇里州農業部還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簽署了關于促進農產品和食品貿易的諒解備忘錄。密蘇里州的大豆產量居全美第五。2007年,中國從該州進口了價值1億多美元的大豆。(文/廣州日報記者 游鋒華 金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