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慶自掏近3.7萬,牛刀仍認為其不夠誠意、背后動機值得懷疑
緣起
去年7月11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徐滇慶表示,深圳房價肯定要漲,“如果2008年7月11日比2007年7月11日低一分錢,即用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道歉。”隨后知名財經評論人牛刀說,我和你打賭,肯定跌!若漲也用整版道歉!
道歉信“在2007年7月我說過,如果一年以后深圳房價不漲的話,我向深圳人民道歉。一年就要過去了,無論深圳的房價漲不漲都理應由我來道歉。”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深圳“房價賭局”事件,進入白熱化階段。徐滇慶今日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南方都市報》刊登道歉廣告,聲稱為一年前說深圳的房價要漲等言語道歉。但徐滇慶只是登了小全版(豎半版廣告),而不是之前說的一個整版廣告,費用3萬多元。賭局另一方牛刀表示,其背后動機值得玩味。然而,徐滇慶未對此變化作出回應。
道歉
兩封信內容變化不大
“如果明年(2008年7月11日)此時深圳的房價比現在(2007年7月11日)低一分錢,我一定向深圳市民道歉。”由于去年的一席話,讓徐滇慶面臨道歉。他一直認為自己能贏賭局。但7月1日,他突然轉折,在南都上以新聞形式刊登道歉信,表示“無論(深圳房價)漲還是跌,我都向深圳市民道歉。”
記者昨日獲悉,隨著打賭日期臨近,徐滇慶已確定今日在其原先指定的媒體《南方都市報》上刊登道歉廣告。所謂小全版就是豎半版廣告,也就是說,他不僅提前了廣告時間,篇幅也有所出入。
南都廣告部人員劉庚懷告訴記者,此前在7月1日,徐滇慶已將擬刊登的道歉信文本發到了南都,第二天南都以新聞形式全文登載。但7月8日正式刊登的道歉廣告將有所區別,一些文字會作出刪減。昨日中午,劉庚懷將道歉信傳真給徐滇慶,簽了字,“同意刊登”,但內容不可改動。昨晚,徐滇慶還親自對文本進行修改。據悉,徐滇慶并沒有接受東莞網友幫他出廣告費的好意,而是自掏腰包,并于昨天下午將36900元廣告費匯到了南都。
昨晚,記者欲向劉庚懷了解最終道歉信的文本內容,但劉庚懷表示,徐滇慶強調不能對外透露。據一直關注該賭局進展的南都深圳記者站記者劉榮介紹,在道歉廣告中,徐滇慶第一句就是表示要向深圳市民道歉。他在道歉信中表示,“在2007年7月我說過,如果一年以后深圳房價不漲的話,我向深圳人民道歉。一年就要過去了,無論深圳的房價漲不漲都理應由我來道歉。”
經過比較,今天刊登的道歉信,和7月1日傳給南都的那封道歉信內容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正式刊登的廣告多了近百字,前一封道歉信是1592字,這次正式刊登廣告的道歉信是1747字。除一些措辭進行了小修改外,他在廣告中還增加了“已經流入國內的資金就像前段時間地震災區的堰塞湖”等內容,提醒要認真防范熱錢,認為目前“可以提供的房源和外來資金總額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應對的挑戰”。
回應
牛刀:不希望當娛樂炒作
從事實上說,通過南都的兩次新聞形式和廣告形式的刊載,徐滇慶已經兩次向深圳市民道歉。
“這兩次道歉的內容一致,說明他沒有誠意。”昨晚,房價賭局的另一方牛刀在上海,他在電話里對記者表達了他的看法。
此前,牛刀跟徐滇慶有過接觸。牛刀勸徐滇慶登廣告不要太早,因為7月11日那天沒到就無法定輸贏,“但有消息說他早已確定要在7月8日登廣告,并且不是整版,而是半個版”,這令牛刀琢磨不透。并且,兩次的道歉信內容沒有多少變化,徐滇慶的觀點一直沒改,對外資、對市場的看法不妥,這說明他對深圳市民的道歉不夠真誠,不承認房價下降事實。
“提前道歉,縮小廣告版面的做法,其背后動機值得懷疑。”牛刀表示,結合去年其發表言論的背景,當時他就有為利益集團代言的嫌疑,忽悠老百姓買房,鼓動大家炒樓。延續到現在他的觀點和變更道歉事宜的情形,其背后的隱情值得玩味。
牛刀還認為,這次房價賭局事件,部分人士將其當作了娛樂事件來炒,這是不對的。這次事件不可能是娛樂性的,關于房價,大多數人還是很認真、很嚴肅地來看待該事件的,這是一場房價的“全民討論”。道歉信刊出后,這場討論或將持續下去,牛刀希望看到的是,伴隨著討論,房價能最終達到理性回歸。
網議
無益民生的口水戰
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強烈關注。截至昨晚23時,新浪網的一項調查顯示,87.13%的網友認為徐滇慶應該道歉,而63%的網友對其道歉行為仍無法諒解。但也有人表示支持徐的觀點,“這是經濟學中商品必然趨勢,10年后看再深圳的房價2萬元一平方米一點也不貴”。但更多人開始反思這場被當作“娛樂事件”炒作的賭局。
有評論指出,中國房市走勢,既是嚴肅的經濟學命題,也是深切的民生課題。負責任的專家,應該通過經濟數據的分析和政策的解讀,給予百姓買房或投資可信的參考。這樣,即便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甚至截然對立,百姓也理解,社會也包容。從民生的角度講,兩個專家的口水戰失去了意義。與其毫無意義地拿深圳房價作為賭具彰顯虛榮面子,還不如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或向上為民建言或向下深入民生。最起碼也要將自己了解到的不同信息全面客觀地表達出來,讓民眾自己有個判斷。(記者 盧先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