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興國”是黨中央、國務院按照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科學分析和總結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趨勢和經驗,并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影響,根據我國國情,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發展戰略。
“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科教興國”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鄧小平同志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1977年,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明確把科教發展作為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擺在我國發展戰略的首位。從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鄧小平同志堅持“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是教育”的核心思想,為“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指出:“必須把經濟建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1995年5月6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江澤民在會上指出:“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實現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同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設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今后15年直至21世紀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
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式提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科教興國”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
為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農業、工業、國防、財貿等行業和部門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興行業的發展戰略。各省、市、自治區及各地(市)、縣(市)也制定了科教興省、科教興市、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針。1988年,江蘇省率先提出實施“科教興省”戰略,決定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從過去主要依靠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逐步轉換到主要依靠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素質上來。“科教興國”作為一項全國性的戰略提出后加速了地方科技事業和經濟的發展。1996年,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立,各地方隨繼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或科教興省(區、市)領導小組,截至到1997年6月,全國共有26個省(市、區)和計劃單列市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據統計,到1997年底,全國已有20多個省、200多個城市制定了以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計劃。
1998年4月,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專家論壇”第3次大會上,我國學者宣布,從1981年到1997年的10多年里,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31.65%。同年5月,為了嚴格執行《教育法》、《科技進步法》,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有關教育、科技投入的規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發放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保證預算內教育和科技經費撥款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通知》第一次明確了對財政預算執行中的超收部分,也要相應增加教育和科技的撥款,確保全年預算執行結果實現法律規定的增長幅度。
1998年經中央批準,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立,并于6月9日舉行第一次會議。朱镕基總理主持,指出要深入貫徹江澤民同志關于知識經濟和建立創新體系的重要批示精神,國家要在財力上支持知識創新工程的試點,要加大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