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在幾百公里外
代表人物:余浩,上海某大型超市管理員,目前由公司派駐在江蘇徐州工作,妻子留在上海家中帶孩子。
余浩今年35歲,大學念的是商科,畢業后進了一家大型超市工作,在賣場做管理。最近幾年,余浩公司的商業觸角越伸越遠,“我們已經進入了長三角地區的許多二線城市,甚至包括縣城。”區域經濟發展中,區域化連鎖經營模式的發展,改變了余浩的生活。
幾年前,余浩就職的超市就開始并購外地的超市,他的很多同事都被公司派到外地去工作,主要是在過渡階段幫助管理,以便將總部的營銷模式很好地復制到新并購的超市中去。2005年3月份,余浩部門的經理找他談話,問他是不是愿意去徐州做管理工作。余浩說自己當時有些猶豫,以他過去的想法,老婆孩子都在上海,自己突然跑去外地工作,生活上會有很多不方便,但是,從公司跨區域發展的趨勢看,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分布到浙江、江蘇的大小城市去工作,這也是在業務能力上自我提升的機會,而且,他在上海的薪水可以保留,還能拿到相當于一份薪水的補貼,收入其實翻倍了。
余浩已經在徐州3年了,他說自己已經完全適應了現在的生活。在徐州,他住在公司提供的出租公寓里,吃食堂,開銷很少,一個月回兩趟上海,與妻子、女兒之間的感情也不會有隔膜,女兒還在上幼兒園,父母已經從浙江老家到上海替他妻子照顧孩子,自己增加的薪水還能貼補家用,改善生活。
分享大都市
代表人物:孫湘,職業主婦,與念高中的兒子生活在上海,丈夫在溫州某機關工作。
說起來,孫湘家中沒有人與上海有淵源,孫湘40歲了,突然跑到上海去生活,是因為兒子的緣故。
“我們當地的重點中學就一個,大家都想上,太難考了,我擔心兒子沒這個競爭能力,而上海的教育資源又好又豐富,我就想辦法要把兒子送到上海去念書。”孫湘說,把孩子送到上海去讀書,已經成為當地的一種風氣。享受好的教育資源需要經濟實力,而溫州很多家庭有這個能力,這使得他們得以沖破地域束縛,去享受外地的教育資源。
據孫湘說,通常是幾戶人家一起到上海去買房子,買在一個小區里,買好了房就能落戶口,然后就能把孩子送到上海住,并且就近找個好學校入學。事實上,很多上海的學校每年都會到溫州來做宣傳、招生源。同住一個小區的幾個家庭派出一名家庭代表,可能是某個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某個祖父母,長駐“上海”同時負責照顧兩三個小孩。
孫湘的兒子念初一時就被送到了上海,一開始是奶奶管,孫湘自己和丈夫一起,留在溫州工作,隔三岔五地去上海看孩子。“反正交通很方便,家里有車,想兒子了,汽車一發動就出發了。對于上海買菜去哪里,買衣服去哪個商場,朋友來了上哪家飯店吃飯,都已經很熟悉了。”今年9月,孫湘的兒子升入高三了,孫湘申請了一年的停職,打算到上海去陪讀一年。她說,希望兒子考上海的大學,等兒子念了大學,她就回溫州陪丈夫,當初買的房子如果兒子要還可以給兒子成家用,自己和丈夫也能溫州、上海兩頭走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