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看來,次貸風暴給華爾街帶來的心理恐慌更為強烈。除格林斯潘發出次貸危機“百年一遇”的感慨,華爾街也普遍認為次貸危機甚于1987年股災,堪比1929年經濟大蕭條。相比之下,美國之外的學者卻多認為次貸危機尚未影響實體經濟,對次貸危機的影響判斷“言過其實”。
歷史上著名的1929年經濟大蕭條從農產品價格下跌引發。據資料顯示,由于農業一直沒有從戰后蕭條中完全恢復,農民在此時期始終貧困,工業增長卻達到50%,工人卻沒有增加。社會購買力的嚴重不足和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導致了危機發生。
當時美經濟各部門都難逃衰退。數據顯示,在1929年至1931年,有5000家銀行倒閉,至少13萬家企業倒閉,汽車工業下降了95%。到1933年,工業總產量和國民收入暴跌了將近一半,商品批發價格下跌了近1/3,商品貿易下降了2/3以上;占全國勞工總數1/4的人口失業。大蕭條時期持續10年之久的失業率接近了20%,而在國際上通常將12%的失業率作為臨界線。
目前,盡管已發生了貝爾斯登被收購和房利美及房地美公司的清償、雷曼兄弟破產、AIG陷入財務等危機,但到記者發稿時止,影響還僅限于金融行業。
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認為,華爾街投行在財務上的過于激進,直接導致了困境的生成。留意華爾街股市便可發現:和金融板塊應聲大跌不同,一些經濟實體并沒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出現股指大幅下跌。“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油價下跌、利息下調,對于一些實體經濟反而有支撐作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殷劍峰也持同樣觀點,認為格林斯潘此言有點過分,此次次貸危機尚不及美國上世紀80年代儲貸款協會大面積倒閉所造成的影響。當時倒閉的金融機構數量遠大于現在,而且對實體經濟影響更大,此次的次貸危機美國通過金融工具已將風險分散到世界各地。
美國著名分析家努里爾·魯比尼指出,此次危機有可能讓美國付出將近3萬億美元的代價,相當于美國GDP總量的20%以上,可能引發的第二階段經濟衰退也難以估計。對于美經濟減速,意見少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是研究大蕭條的專家,他在2002年的講演里說,美聯儲當年忽視了金融業困境,執意維持高利率,使得小危機演變成了大蕭條。而相比當年政府的“無作為”,美聯儲和各國央行這次則通過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來解決資金緊張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