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象征,更是世界財富的聚集地。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機構,有最富活力的創新產品。這些金融機構的觸角伸向世界各個角落,包括中國在內。然而在去年,次貸讓“活躍”過度的華爾街品嘗到了苦澀,伴隨著金融巨頭一個個倒下,“次貸危機”逐漸成為盤旋在華爾街頭頂的禿鷲,并向世界各地蔓延。華爾街,變身為一場金融災害的“暴風眼”。
令人不安的是,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何時結束,至今仍然沒有答案,沒有預兆,不見盡頭。
在美國金融動蕩的中心,一項新的政策可能預示著金融新時代的來臨。美國時間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獲得銀行牌照。這標志著由獨立投行主導的華爾街已經轟然倒塌。
而這一場被稱為“百年一見”的金融風暴的起源,是華爾街對于衍生產品的濫用。
被忽略的底層結構
“如果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這條在華爾街流傳甚廣的名言造就了諸多金融衍生產品。
次級按揭貸款在美國市場由來已久。信用程度較低、收入水平不高的民眾,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房屋抵押貸款,而與之相對應的,申請貸款者要支付相對較高的利率。
但在將其證券化,并產生CDO(擔保債務權益)之前,這類產品與華爾街的關聯并不大,遲至1987年才有一家券商發行了第一只CDO。
CDO的出現,使得資產證券化產品更適合華爾街的口味,更細分,更高的收益率,更好的針對性。CDO在最底層的次級按揭貸款和華爾街巨頭之間架起了橋梁。
一些商業組織收購貸款商手中的次級按揭貸款,并將其批量證券化,作為可以獲得穩定現金流的產品兜售給更廣大的投資者。這樣貸款的風險就分散到了更多的投資者手中。而最早收購貸款并將其證券化的,并不是華爾街投行,而是房地美。
瑞信亞洲首席經濟師陶冬說,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創新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災難。
自從一名精算師發明了一種可以快速對于CDO進行定價的方法后,CDO的流通性大增,在回報豐厚的情況下,華爾街投行們借著金融創新的口號進入這一領域,并迅速推高其規模。
失控的風險控制
博時基金總裁肖風說,次貸給出的風險控制經驗是,最基本的風險控制是尊重常識。把貸款貸給一個完全沒有還款能力的人?———如果忘記了最基本的東西,你所有的風控公式都會失效。
與房地美的中規中矩相比,華爾街投行在資產證券化上走得更遠。他們將貸款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比如有的只包含本金,貼現出售;有的只包含利息,有時還將這些貸款分成A、B、C、D等層次……總之為了適應不同的投資者,華爾街投行在次級按揭貸款的證券化上走得更遠。以至于后來買家見到這些產品時,除了投行提供的數字,已經無法判斷資產的質量到底如何。
次級抵押貸款的申請者們,他們也許失業、也許從事低收入工作、曾經有不良信用記錄,雖然支付了超過正常水平的利率,但這種信用程度并不好的客戶提供穩定現金流的風險很大。
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Bernanke)也一度評論:“近年發放的大多數次級抵押貸款既不負責任,也不謹慎。”
在雷曼兄弟之后,絕大部分華爾街投行都進入這一領域,相關的證券化產品也流向全球銀行和投行手中,這使得歐洲如今成為除美國之外的一個重災區。2004年,全球CDO發行量達到1570億美元,而到了2006年,這一規模已經達到5520億美元。其中超過1400億美元涉及次級債券。
同樣在2006年,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和短期利率的上升使得次級按揭貸款的違約率逐漸上升。2007年6月份,房地美披露季度虧損,而隨后,貝爾斯登旗下兩只次級債對沖基金倒閉,華爾街才意識到危機來到了。
肖風說,過去十年,華爾街投行在衍生產品上玩得過火了。
放任的華爾街
美林證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二飛曾不無感慨地說,如果不是對沖基金和評級機構,雷曼兄弟可以延續更長。
但從貝爾斯登到雷曼兄弟,是什么推力讓危機演變成風暴?這時候恐慌的華爾街體現了其放任的一面。
正在參加美國總統競選的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的一句指責不無道理,麥凱恩指責美國證交會主席說:他沒有監管好華爾街。
麥凱恩的指責集中在兩點:美國證交會允許凈賣空,并且放棄了“提價交易規則”。
在美國,賣空的歷史幾乎和紐約市場一樣久遠。在國內,擬推出的“融資融券”中的“融券”就是賣空。即投資者從券商或大股東處借得股票,在市場上拋出,然后在一定的時間內從二級市場買回,從拋和購的差價中獲利的一種方法。
但到了近幾年,美國證交會允許了一些更大膽的措施:凈賣空,即不需要借入股票的賣空。并放棄“提價交易規則”,使得投資在股價下挫時可以連續賣空。
出現了潰敗征兆的雷曼兄弟在這兩點的影響下,快速被對沖基金完成致命一擊。股價從20美元到2美分,對沖基金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信心的喪失造成了更多的投資人拋出持有的債券,雷曼兄弟在售賣無望之余只能宣布申請破產。
如果不是美國證交會的暫時禁令,還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將會遭受類似的待遇。美國證交會在上周宣布禁止做空799只金融股,這也使得風雨飄搖中的金融機構股價暫時穩定。
但在華爾街五大投行中,兩家倒閉,一家被銀行收購,而另兩家則獲得了商業銀行牌照。以高杠桿率獲取高回報的華爾街投行嘗到了急速陷入泥沼的苦果。
肖風說,也許十年后,我們說的已經不是華爾街幾大投行,而是幾大銀行。至此,高杠桿率的華爾街獨立投行模式業已走到盡頭,而新的金融業格局即將開啟。(記者 吳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