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京綠色奧運實現了發展與環保的統一
面對嚴峻的環境挑戰,國家“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我國萬元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并將其列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利用北京2008年奧運會籌辦之機,通過實施“綠色奧運”理念,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北京籌辦2008年奧運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綠色奧運”是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北京獲得奧運會舉辦權后,在綠色奧運方面曾向國際社會做出了7項承諾,這7項承諾指標包括:全市林木覆蓋率接近50%,山區林木覆蓋率達到7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全市形成三道綠色生態屏障,“五河十路”兩側形成2.3萬公頃的綠化帶,市區建成1.2萬公頃的綠化隔離帶,全市自然保護區面積不低于全市國土面積的8%。通過努力,目前七項綠化承諾指標已經全部實現。北京全市形成了山區、平原和城市綠化隔離地區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山區95%以上的宜林荒山實現綠化,呈現出林木蔥蘢、綠繞京城的宜人景象。不僅如此,在節能減排方面,北京也成為2006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惟一完成萬元GDP能耗目標的地區。可以說,北京綠色奧運的推進,提高了國人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認識,對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1.發展是綠色經濟的主線。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北京綠色奧運的成功經驗看,發展綠色經濟與加快經濟發展是可以統一的。北京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遵循綠色奧運的理念,對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實行限制發展的政策,對鋼鐵、化工等行業實行有計劃的搬遷,但通過鼓勵和引導與奧運有關的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現代流通、信息傳輸、房地產、旅游會展和文化體育等服務業發展,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轉型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從北京綠色奧運的實踐看,只要政策得力,措施得當,改善環境質量和促進經濟發展完全可以實現有機的統一。對于各個地區特別是湖南等中西部省區來說,加快發展與綠色環保既不能因為追求發展而忽視環境,但也不能因此而犧牲經濟增長。21世紀的前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要實現再翻兩番的目標,要為今后的長期發展打好基礎,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GDP的持續快速增長。事實上,沒有一定的增長速度,質量和效益難以實現,結構也難以優化。因此,既要反對那種片面追求GDP增長的發展模式,但決不能否定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將是長期存在的復雜矛盾,決不是單純靠把速度降下來就可以解決的。目前我們存在的許多環境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因為發展不夠所造成的。那么,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著眼發展、謀求發展、加快發展。
2.群眾參與是綠色發展的基礎。北京在籌辦奧運過程中,充分利用奧林匹克運動的廣泛影響,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建立公眾積極參與環保工作的機制;北京環境的持續改善。北京綠色奧運的經驗表明,要想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就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的支持和參與,關心環境質量,監督環境執法,參與政策建議,選擇綠色生活。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全球生態系統中,舉足輕重。我們應該利用奧林匹克運動的廣泛影響,在公眾中倡導可持續消費的觀念,使更多的人參與“綠色生活運動”,這將對中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經濟增長,要提倡可持續增長。同樣,對于消費,也也要建立可持續的消費觀。要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鼓勵使用綠色食品,如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驗證產品和環保標識產品,抵制過度包裝等浪費行為。政府機構應發揮帶頭作用,提倡綠色采購,對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給予減免稅收和財政補貼的政策,形成全社會的輿論環境,弘揚全民族的節約意識,把節能、節水、節財、節糧、垃圾的分類回收、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變成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3.政府職能轉換是綠色發展的保障。北京綠色奧運的推進,強化了人們的綠色發展概念,使全國各地的人文意識、環境意識、統籌意識、協調意識增強,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成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推進發展中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子孫后代留下充足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北京綠色奧運行動及中央提出的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給我們各級干部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今后中國不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而是把重點放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上,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