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購房落戶" 新一輪樓市刺激政策待出
專家稱政府購房入戶政策不會抬高房價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成都、武漢、重慶等城市相繼出臺“購房落戶”的新政策,天津、杭州、廈門等城市也紛紛跟進。近日,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開忠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應該出臺“購房落戶”政策,以“刺激房地產市場需求,有效拉動住房市場消費”。
“購房落戶”政策的再次回歸,有其現實語境。房產業在我國經濟格局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房地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5%左右,某些特大城市甚至達到了50%左右。房價高高在上,多數消費者望而生畏,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房市持續低靡。心急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學者祭出“購房落戶”大旗。這到底是藥到病除的靈丹還是飲鴆止渴的毒酒?
“購房落戶”打破戶籍制度藩籬?
買套房還能落個城市戶口,這對“先富者”也許是大利好,很多評論從割除戶籍藩籬的角度予以肯定。
新華網評論認為,受高房價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一些居民購房的需求被大大抑制,“購房落戶”這樣具有實質性利好政策措施的出臺,必將會釋放一些真實市場需求,緩解樓市困局。而從長遠來看,對于打破京滬等大城市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合理的戶籍制度藩籬,促進人才更為合理的流動,最終為推進戶籍制度平穩改革積累和創造必要的條件,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不妨一試。
《東方早報》載文在肯定購房“落戶政策”具有破除樓市困局和打破戶籍制度藩籬的同時,還就人們對此政策可能抬高房價的擔憂進行了回應,認為在樓價過度透支未來、股市低迷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下,全國樓價都呈下跌趨勢,這與有沒有購房入戶政策沒有必然聯系。
但也有評論提出相反觀點。《瀟湘晨報》的評論文章直言,購房落戶恐將二元戶籍問題經濟化。一些地方極力推行的“購房落戶”政策外,還有“招商落戶”、“投資落戶”等多種選擇性的落戶政策。表面看來,這似乎是漸進式的戶籍突破,但絕大多數又是以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交換條件。當戶籍改革問題越來越多地變成了利益交換,一方面有礙戶籍政策的公平,另一方面反向促使地方政府變本加厲地拿公平作為交換條件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與經濟發展緊密掛鉤的城市戶籍,向謀求進入其中的郊區及農村人口提出了經濟要價,打開一道掠奪郊區及農村資源的敞口。在此情況下,又有多少郊區、農村人口能負擔這種進入成本?戶籍二元問題又何時能解?
“購房落戶”政策經不起拷問
“購房落戶”政策果真是救治樓市低靡的靈丹妙藥嗎?退一步而言,即使此策可以救樓市于危難,但提議者是否對其可能引發的諸多問題有一個充分的估量?
首先,從城市規劃來看,此策可能導致本已岌岌可危的大城市生態容量雪上加霜。
《中國青年報》評論指出,“購房落戶”的背景,就北京當下情勢看,主要是政府為解決城市商品房積壓嚴重而不得不打開的一線城門。這一線城門能夠開闔多大、敞開多長時間,最終還是取決于城市人口、環境以及資源的承受容量。一直以來,北京就苦于人口總規模的快速膨脹,其本身固有的經濟社會問題已經足夠繁難,又有多大余地納新?
其次,此舉是否可以經得起社會公平的拷問?
《法制晚報》評論認為,北京戶口不僅僅是個身份,它意味著以后在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優惠。如果楊教授的觀點得以實施,那么就可以看到,大批有錢人以買房為名,獲取本該屬于市民的優惠,獲取政府給予普通百姓的政策照顧。這對于已經有北京戶口的人不公平,對于那些辛苦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外地人,更不公平。
最后,政府如果推行“購房落戶”救市,是否將會面對公權力越俎代庖的質疑?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各國政府普遍意識到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應僅僅是公民的“守夜人”,但政府是否就應該轉變為包辦一切的“家長”?
《廣州日報》載文提出一系列的駁問:公權是否已經越界,市場規律又到了哪里?而且,其他行業也存在“保救”的問題,我們還能動用什么社會資源來救其他行業?公權提供得最多的是便利,是引導,而不是隨意動用社會資源來為資本服務,更不能把有限的社會資源只簡單地用于一個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