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問題
1.相關法律與政策滯后。有關快遞服務的法律缺乏,新郵政法還有待頒布。扶持快遞服務發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備,車輛進城難、發展融資難、企業用地難、空運租艙難等問題突出。
2.服務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快遞服務規模偏小,服務能力不足,服務水平不高,不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市場低端服務過剩,中高端服務供給不足。部分企業服務質量差,快件延誤、損毀和丟失的投訴率較高。
3.經營管理水平較低。部分快遞企業組織形式落后,管理方式陳舊,經營模式和管理水平不適應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制約了企業健康發展和做大做強。
4.市場競爭有待規范。部分快遞企業把低價競爭作為市場營銷的主要手段,導致“誰先漲價誰先垮、誰不漲價誰等垮”的無序競爭現象蔓延,阻礙了市場健康發展。
5.產業集中度低。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導致近年來快遞企業數量急增,盲目擴張,“小、弱、散、差”現象突出,缺乏品牌優實力強網絡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
6.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快遞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多數快遞企業沒有建立業務和技能培訓制度,專業化、技能型人員緊缺,管理、運營、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按照《郵政業“十一五”規劃》要求,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發展,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產業做大做強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依托區域一體化發展優勢,統一制定快遞發展政策,優化快遞發展環境,建立供需均衡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推進長三角快遞服務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加強能力建設。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快遞服務的需求,將長三角打造成為快遞服務的國內重要基地和國際快遞服務的重要門戶,將快遞服務培育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提升產業層次。拓展服務領域,將服務范圍向上游產業延伸,統籌協調快遞基本業務與電子商務配送、供應鏈管理等新業務的發展,加速推進傳統服務方式向現代服務方式轉變。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快遞服務的信息化、標準化水平。逐步從價格競爭向服務內涵、服務質量競爭發展。推進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企業運營集約化,規劃布局集群化,產業發展集聚化。
統籌協調發展。整合長三角快遞服務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區域內各種不同經濟成分的快遞企業協調發展,推進國際業務、國內業務和長三角區域互寄業務協調發展,推進快遞服務在區域內城鄉之間一體化協調發展。
增強企業競爭能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拓展網絡能力,提升服務質量,不斷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
推進一體化發展。建設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統一區域市場體系,建立有效的聯動服務聯合監管機制。
2.具體目標
經濟與社會效益目標:規劃期內,快遞服務的年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的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0.22%提高到2013年的0.51%。新增就業崗位8萬個。從業者年人均勞動生產率由2008年的23萬元提高到2013年的37萬元。
集中度目標:通過集約化經營,集聚化發展,提高市場集中度。到規劃期末,重點培育出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網絡型快遞企業。
服務質量目標:推行標準化服務。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普遍達到快遞服務標準。延誤率、損毀率和丟失率等指標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全部建立投訴處理平臺,投訴受理率達到100%,投訴處理滿意率達到90%以上,社會用戶滿意度達到80%以上。
服務能力目標: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建立完善的經營管理計算機系統,提高快件跟蹤查詢和信息反饋水平。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普遍采用手持終端(PDA)設備。提高快遞轉運中心自動傳輸設備和自動分揀設備的應用水平。增加直發城市的快遞班車。實現地級城市間“次晨達”,區域內全國“百強縣”間“次晨達”,其它縣級城市間“次日達”。推動快遞服務延伸到鄉村,服務“三農”。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普遍提供“限時達”、“當日達”“次晨達”等多樣化和標準化服務產品,并推廣實施收件人付費、代收貨款、短期倉儲、代為包裝等系列增值服務。
一體化目標: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全部實現內部作業和對外服務標準化。實現服務人員著裝、操作和禮儀統一。實現作業車輛和營業網點外觀、標識統一。基本實現快遞企業與交通、海關和航空等外部系統的標準化連接。統一制定車輛市區通行、快遞轉運中心用地等扶持政策。建立區域一體化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統一的郵政監管信息平臺。
職業培訓目標:實施《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鼓勵快遞從業人員經過培訓和考核取得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到規劃期末,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超過40%,快遞企業普遍推行員工崗前培訓制度和在崗培訓制度。
三、主要任務與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務
1.強化快遞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依照即將頒布的新郵政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公平規范和一體化的快遞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實施分類分級的管理制度,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快遞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業自律制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企業合法利益。
2.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快速發展
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清理區域內限制快遞發展的不合理地方規章,制定稅務、公安、交通、航空、土地管理等部門的配套扶持政策。引導快遞企業由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提升綜合服務水平,促進快遞服務與其它產業的有機融合。引導國內外資本投資快遞服務領域。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內資快遞企業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在鞏固傳統國際市場的基礎上,大力拓展新興國際市場。
3.做大做強,提高企業競爭力
培育若干家品牌優、規模大、實力強、后勁足的網絡型內資快遞企業。推進長三角郵政速遞物流改革,充分發揮郵政企業的骨干作用。鼓勵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做到優勢互補,發揮整體競爭優勢。
4.科學規劃,推進快遞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打破長三角行政區劃限制,建立區域快遞服務資源配置一體化機制。統一規劃,推進快遞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支持快遞園區建設,發揮園區的聚集和帶動效應,推動企業集約化運營和規模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