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4日電 中國8月份經濟數據全面向好,超出市場預期。CPI(消費物價指數)和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自2008年7月以來首次同時出現環比正增長,“雙通縮”局面改善。香港《明報》刊出馮其十的文章指出,考慮到周邊經濟仍未企穩,就業壓力有增無減,通脹尚未現實,人行短期內加息可能性不大。
文章說,7月新增貸款從6月的1.5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銳減至3559億元,市場擔憂寬松貨幣政策已急煞車,引發A股暴跌。8月貸款意外回升至4104億元,較此前最樂觀估計3700億元還高出不小,M2增長亦超過28%,表明市場流動性充裕。
從8月份數據看,經濟回升態勢繼續鞏固。投資增速在7月回調后恢復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15.4%,出口再次立于1000億美元之上,財政收入也錄得年內最高月增幅。
單從CPI與PPI看,內地眼下尚未走出通縮。8月兩大指標跌幅收窄,但同比延續負增長,且當月CPI改善主要受食品價格推動,非食品價格仍錄得2%的跌幅,短期內通脹無虞。
需要指出的是,同比資料有一定誤導性,經過季節性調整,CPI目前事實上已是正增長。以肉蛋為代表的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釋放部分領域出現過熱苗頭的信號。樓市的非理性繁榮進一步加強通脹預期。
文章指出,當下內地經濟并未進入穩定上升通道,民間投資還無明顯起色,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市場對投資和資產價格是否過熱也存在分歧,估計央行不會輕易祭出這招,以免打擊經濟回升勢頭,貨幣政策將以微調為主。
尤其是在美、歐等其它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都保持穩定,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上各國又承諾制定協調一致的擴張性政策退出戰略之際,若非出現重大變化,中國不會獨自行動,年內加息機會有限。
內地市場能夠發揮利率作用的并非僅有存貸款利率。存貸款利率今年以來確實未見變動,但當局近來通過調整央票發行利率、回購利率、如同業拆借利率等,同樣起到收緊銀根之效。
而且,官方的利率管理原則是管住貸款利率下線和存款利率上限,賦予圍繞基準上下浮動的空間。因此,觀察中國利率走勢不能光盯著基準,還要看商業銀行的具體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