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根源于機制
我國的產能過剩不是簡單的供求失衡問題,更不是市場經濟失靈或政府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記者: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有觀點認為調結構就必須壓縮落后產能。您認為這個問題應怎么解決?
金碚: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外部需求急劇下降,使我國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其實,不僅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存在產能過剩,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重復建設的傾向。
解決這一問題,關鍵要理清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目前我國地區間競爭較激烈,這使地方政府有充足的動力鼓勵企業投資。但問題在于,一旦產生了產能過剩并由此造成損失,決策者是否將承擔責任?不能說沒有,但這種約束并不到位,而這必然導致政府鼓勵大干快上。尤其是,投資資金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銀行信貸,一旦發生嚴重過剩,企業陷入財務困境,銀行將成為實際的損失承擔者。投資決策者可以逃脫投資失敗的責任,這是導致產能過剩的體制機制根源。
其次,現在一些企業上新項目,并不僅僅是為了制造產品,同時也是為了拿到項目用地。這樣,工業投資含有強烈的“圈地”動機。土地是具有很大的潛在價值的。批準一個投資項目,實際上可以獲得很大面積的土地,而且往往是以很低的價格獲得。這樣即使項目運營不好,或者產生了過剩導致虧損,企業依然有土地可以抵押或者通過轉讓土地,以抵消投資失誤的損失。
再者,我國的稅收體制鼓勵上新項目。比如,按照常理,消費稅應該直接向消費者征收,這樣更為科學,但目前卻體現在生產環節中,由生產企業“代繳”。在稅收來源還是以生產企業為主的情況下,這種體制自然會鼓勵政府建設更多的新項目。
因此,中國的產能過剩更多的是機制問題,而不是簡單的供求失衡問題,更不是市場經濟失靈或是政府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如果投資決策的收益和責任不對等,缺乏投資行為的有效約束機制,期望依靠政府的行政性審批來彌補市場不完善,很難達到效果,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產業內升級更重要
我國很多產業需要升級,但升級并不意味著國家不再需要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記者:調結構必然涉及產業升級問題。您認為應如何看待產業間升級和產業內升級的關系?中國是否存在夕陽產業?
金碚:調結構的重要一環是產業結構調整。實際上,產業的長期發展必然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但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產業升級的含義。產業升級包括產業間升級,即不同產業的替代過程;也包括產業內升級,即同一產業的進步過程。
實現產業間的升級當然很重要,但我認為,目前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內的升級。比如,相比其他工業行業,紡織業可能屬于落后的產業。那么,紡織業還要不要發展呢?當然需要!并不能因為紡織業屬于工業化初期的傳統產業,不是“高新技術產業”,就要讓這個行業消失,完全由其他產業來替代。
我國很多產業需要升級,但升級并不意味著國家不再需要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一方面,市場需求本來就是多元的、多層次的,有高端需求也有低端需求;再者,中國目前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遠遠沒有完成,所有產業都是需要的。這跟西方國家不可同日而語。
在此意義上說,我國并不存在夕陽產業。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穩定就業是一個重要目標,而這有賴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盡管目前我國工業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0%以上,但依然還有超過半數的農村人口,只有勞動密集型行業才能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產業升級的本質不僅僅是生產技術的升級,更重要的是勞動者素質的升級。我國需要全方位的產業發展,也需要全方位的產業升級,而不能把產業升級狹隘地理解為僅僅是用所謂高端產業替代低端產業。
節能減排要循序漸進
資源和環境問題只能用更好地發展工業的方式來解決,發展更先進、更節約、更清潔的工業。
記者:調結構,也意味著要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如何實現這一要求?
金碚: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快速進行過程中。工業化有其客觀規律,所謂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要有很大發展,而這又必然表現為開發和利用大量的自然資源,如果技術水平落后就會造成資源浪費,環境破壞。但我們要看到問題的本質。工業生產本身就是一個將自然資源轉化為工業產品的過程。實際上,正是由于工業化需要開發利用地球物質,這些物質才成為“資源”,而沒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物質就叫“廢物”或者“荒地”,而當工業技術水平提高后,越來越多的“廢物”和“荒地”都會變為資源。
我們需要澄清一個事實。由于中國經濟規模大,經濟增長快,所以開發利用的資源必然較多。但這并不等于說中國工業發展就是一個浪費資源和破壞資源的過程。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和學者的研究結果都表明:中國對更高效率地使用資源,做出了世界性的很大貢獻。統計分析表明,中國經濟的增長與發展對于世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對于單位GDP的能源強度下降也做出了積極貢獻。即使僅就能源消耗來說,實際情況也是:中國在大規模開發利用能源資源的同時,也促進了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顯著提高。只有科學地認清這兩方面事實,才能科學地推進我國節能減排工作。
第三,中國現在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時期,不能因為發展工業會消耗資源、產生污染,就得出應該停止發展工業的結論。如果我們不發展工業,中國的資源環境問題根本沒有解決的可能。例如,如果不發展煤炭、石油、電力等產業,環境是否就會變好呢?一定不會!如果沒有這些工業,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依然存在,到時候山上的樹木只怕都會被砍光當作薪柴。只有煤炭、石油和電力工業發展了,才可能真正保持青山綠水。因此,資源和環境問題只能用更好地發展工業的方式來解決,我們必須發展更先進、更節約、更清潔的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