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司長彭志龍昨天(2日)表示,中國消費占經濟總量的份額正逐年下降,居民消費增長較快,但相對同期GDP9.8%的速度,仍相對滯后。而專家稱官方統計數據大大低估了消費在GDP中的比重。
同時,彭志龍還表示,2008年我國自有住房服務消費占當年居民消費的7.4%。如果加上居民租房服務消費,居民住房服務消費占當年居民消費支出的7.9%。但專家指出,我國自有住房租金未得到恰當統計。
統計局:消費增速滯后于GDP
彭志龍介紹說,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扣除價格變動影響后比1978年擴大了11倍,年平均增長8.8%。盡管我國居民消費增長較快,但相對同期GDP9.8%的增速,仍相對滯后。
他分析了我國居民消費相對比例仍較低的原因,首先與投資和出口增速相比,居民消費增長相對較慢,從而居民消費在GDP中的比重較低。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為35.3%,美國為70.1%,印度為54.7%,“中國居民消費率不僅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發展中國家。”彭志龍說。其次從需求角度看,我國的三大需求發展不平衡,投資和出口增長快,消費增長相對較慢,使得消費的比重不斷下降。2000年~2008年,投資增長17.9%,凈出口增長34.7%,分別比消費增速快7.2和24個百分點。
專家:住房消費被低估了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則認為,中國的官方統計數據大大低估了消費在GDP中的比重,而高估了投資的比重,同時還低估了服務業對整體GDP的貢獻,“真正的經濟結構比根據官方統計數據而得出的結果更為平衡。”
他說,所謂的中國“消費不足”與中國的服務消費被低估有關。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服務業占個人消費總額的比例不僅遠低于工業化國家,而且遠低于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我們認為,中國服務業消費被低估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住房消費被低估了。”
王慶說,中國住房消費表面看來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有住房的估算租金未能得到恰當的統計。換言之,美國和中國用以估計住房消費的統計方法存在較大的差別,事實上中國的自有住房率超過80%。
彭志龍也指出,由于我國房屋租賃市場還不發達,有關住房租金的資料不足,難以獲取合適的市場租金,因此,我國的自有住房服務消費按成本法計算,即自有住房服務消費等于當期發生的房屋維修支出、折舊費、物業管理費之和。
王慶還提出,中國服務消費被低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個人醫療支出。“坊間不乏證據顯示,在中國存在著巨大的醫療開支黑市或灰市,這部分開支未被納入官方統計數據。”
基建熱為消費熱奠定基礎
王慶還表示,中國“投資過熱”和“消費不足”等問題值得商榷,他認為這些問題被夸大了,“總體而言中國的增長模式仍然比較健康。”
首先,相對于“投資過熱”,一個更加重要的現象是中國的高國民儲蓄率,脫離高儲蓄率空談投資過熱就等于無視宏觀大環境。其次,中國的高國民儲蓄率是一個“代際現象”,雖然家庭收入與整體經濟增長出現了同步的快速增長,但個人消費習慣的改變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當前這一輪基礎設施投資有助于推動城市化,并為未來幾年潛在的消費熱潮奠定基礎。王慶表示,“在關乎地鐵、農村基礎設施、經濟適用房等與城市化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時,派生需求和最終需求之間的界限就會變得模糊。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快速增長的低收入國家而言,這些需求本質上屬于最終需求,因為快速、便捷的出行和食品及衣服一樣被人需要。”王慶說,“我們并不認同中國經濟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不是經濟的再平衡,而是提高投資或財富創造的質量。為此,中國必須理順價格體系和其他激勵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