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門七件事”之一的食鹽,自古以來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自漢武帝始,中國就對食鹽實行專營專賣政策,日前,記者獲悉,這一延續了上千年的制度有望終結。
近日,由國內28家鹽企簽署意見的《全國部分大中型制鹽企業對鹽業體制改革的建議》(簡稱《建議》),已于去年12月上報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預計1月上旬將上報國務院。《建議》提出對現有食鹽專營體制進行改革,實行定點生產、特許經營,并透露“2011年食用鹽專營將完全放開”。
暴利終結但價格難料
由壟斷經營而催生的鹽業暴利在業內早已是個公開的秘密。對此,記者也專門為鹽業暴利的產業鏈算了一筆賬。
一般來說,制鹽企業以四五百元/噸的出廠價將食用鹽出售給專營鹽業公司,鹽業公司其中加入價值僅二三十元的碘,隨后將此加碘食鹽批發價漲至2000元/噸,供應給終端零售商,零售商以1.4元/500克的價格賣給普通消費者,相當于上漲到2800元/噸,前后上漲近6倍。
鹽業專營放開后,鹽業暴利終結幾無懸念。然而,對于老百姓來說,這是否是個利好?對此,制鹽企業和零售商意見基本相同。他們認為,鹽業放開后,將完全進入市場,而市場競爭很有可能導致食鹽價格下降。
“目前,一個地方只有鹽業總公司一家專營食鹽,如果其他制鹽企業殺進來,肯定打價格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然而,也有少數觀點認為,鹽價下跌只能是“曇花一現”:“在開放初期,因為鹽業公司存在一定的利潤,食鹽價格會有一定的下跌。不過,最終走向市場競爭之后,價格終將上漲。”而根據之前國家放開經營的棉花、糧食等產品看來,情況似乎確實如此。
品質成最大懸疑
在鹽業專營放開有望給百姓帶實惠的同時,也面臨著品質如何保證的難題。“鹽業一旦放開,各種沒有鹽業許可專營權的公司將乘虛而入,特別是在很多鹽廠都經營困難的情況下,肯定會有奸商將工業用鹽當成食鹽賣,危害人們健康。”重慶鹽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市鹽務管理局局長陳逸根表示。
據了解,目前,全國鹽廠多達近4000家,但擁有食鹽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只有96家。“各鹽廠生產的食鹽質量參差不齊,品質難以保證。”
對此,專家指出,食鹽并非普通商品,其質量好壞關乎人的生命,如若放開專營,政府必須做好監管工作,嚴把質量關。
改革將“慢慢來”
事實上,關于鹽業改革的醞釀由來已久。2009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提出,要加快鹽業等行業的改革。隨后,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開始研究制定鹽業改制方案。去年七八月份,國家發改委曾多次以座談會形式,召集企業研討鹽業改制辦法。
業內人士表示,食鹽在中國并不是一個稀缺資源,完全具備放開走市場化的條件。從長遠看,打破壟斷放開專營權是確定的改革方向。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可能會分幾步走,逐步放開到完全的市場化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