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針對有媒體關于成品油低價出口的相關報道,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國石化專家、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加祥。在接受采訪時,他作了如下說明:
目前,國際油價高位運行,帶來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高價位,消費者為此承擔了經濟上的更大壓力,大家希望油價穩定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中石化作為國有企業,也有責任往這樣的方向努力。前兩年國際油價漲到100美元以上時,中國石化為了保證供應,維護國內成品油價格穩定,就曾承擔了巨額虧損,體現了國有企業服從國家利益和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但是,對于成品油低價出口的報道,包括提供的一些對比數據,確實存在一些片面性,容易造成一些誤解。
首先,談一下數據對比的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面具有不可比性。
第一是對比選取的品種。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執行的地方標準相當于歐IV,而中國石化出口的產品相當于歐III或以下。按目前執行的價格標準,兩者相差300-450元/噸之間。比如,目前上海93#汽油零售價格為9116元/噸,而國內未執行相當于歐IV標準的其他城市汽油零售價格約為8600-8700元/噸。
第二是價格環節。國內成品油價格有出廠價與零售價之分。國家規定的兩者價差為800元/噸。若要對比成品油出口與供應國內市場的效益差異,不能用出口價與零售價相比,而應該與剔除消費稅后的國內出廠價相比。
第三是計價期不同。由于國際油價近期一直處于震蕩上行階段,用3月份的出口價格跟當前的價格相比,目前對應的市場價格應該更高一些。國內市場4月份的93#汽油較3月每噸上漲約190元,0#柴油4月較3月每噸上漲約180元。
應該說,成品油出口價與國內剔除消費稅的出廠價相比,價格大體相當或略高一些。
其次,為什么要有一定數量的成品油出口,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國內煉油能力近年增長較快,而國內市場需求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增幅放緩。中石化出口成品油主要是利用已形成的富余煉油能力,做大總加工量,以利于攤薄煉油成本和節能降耗。第二也是為了調整國內油品供應結構。由于近年來國內汽油需求增長較快,柴油供應相對過剩,必須通過出口更多的柴油來平衡國內煉油生產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以保證國內成品油市場正常供應。 (記者 黃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