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創18個月新高 中新社發 羅京 攝
從近幾年的走勢看,春節后特別是3月份之后CPI、PPI一般會走低或基本穩定。但今年有所不同,兩項物價指數同時呈現出持續擴張的態勢。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CPI、PPI同比分別上漲2.8%和6.8%,同比增幅分別擴大0.4和0.9個百分點。
CPI上漲2.8%,雖然還難以反映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的切身體驗,但從趨勢上還是可以證明當前物價正處于上升通道,各種新漲價因素和正翹尾因素將導致短期通脹壓力繼續增大,逐步逼近今年政府所確立的CPI增長3%的價格水平目標,甚至不排除6、7月份將超過3%。
當然,通脹壓力增大并非一定就代表通脹發生,政府確定3%這個“警戒線”應該當作判斷經濟是否處于通脹的一個相對浮動的參考目標,不能理解為一旦突破這個線就是通脹發生。不過,雖然目前難以發生高通脹,但CPI已連續3月超過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2.25%,造成實際“負利率”。
現在,坊間呼吁加息的聲音挺高,但央行卻遲遲未有回應,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其一,對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能否持續繁榮存在一定疑慮。當前的世界經濟極其復雜和多變,希臘債務危機余波未平。在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著巨大的市場不確定性情況下,貿然加息會打擊國內剛剛有所恢復的出口形勢,減弱經濟增長的動力。
其二,目前的加息,可以看作是國家所釋放的一個明確的“退市”信號,已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單純的貨幣政策手段。由于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還沒有明確“退市”,我國如果單方面提前“退市”,將會造成市場恐慌,帶來不可估量的成本和風險。
其三,央行的基本職能是保持幣值的基本穩定。目前外界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很大。在此情況下,加息將使得熱錢和一些產業“閑錢”進一步轉向短期套利的投機行為中,更加會帶來人民幣增值的壓力,無異于火上澆油。
其四,在調控高房價的組合拳中,加息也可以算是一把“殺手锏”。但考慮到我國投資渠道不通暢,如果加息造成實體經濟受損、產業投資受阻,不排除部分資金反向操作,更加投入到房屋等不動產資產領域,起到“好心辦壞事”的作用。
因此,雖然目前CPI還有上行可能,加息壓力增大,呼聲升高,但仔細分析CPI上行因素,及考慮到目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貨幣政策數量調控的空間,如果今后幾個月農副產品、食品價格上漲不明顯,通脹預期得到有效控制,全球債務危機沒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出口需求沒有得到強勁恢復并持續健康的增長,央行幾乎不大可能在短期內啟動加息措施。(劉滿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