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三峽工程成民意宣泄出口 或終變利益集團搖錢樹

2011年06月02日11:00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三峽工程 搖錢樹 利益集團 興利調節 三峽大壩 大旱 旱情 長江中下游 防洪庫容

5月27日,三峽水庫已為下游補水180多億立方米,調節庫容即將消耗殆盡。



5月11日,湖南岳陽一農戶無奈地面對自家干涸絕收的耕地。新華社發



□南方日報記者 高國輝徐滔

實習生 常仙鶴

湖北 湖南報道

統籌:姜玉龍

○按照長江委長江科學院副院長陳進的說法,“干旱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在三峽水庫建成以前,長江中下游也頻繁出現干旱。一般干旱或者較輕干旱2—3年一次;嚴重干旱大約78年一次?!?/p>

○就在上個月,國務院首次公開聲明承認三峽大壩已造成“亟需解決”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幾天后,審計署公布了對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進行審計發現的31個財務問題。

○學者葛劍雄著文:“支持和反對三峽工程的人,都有一個同樣的毛病,喜歡將利弊說到極端。這既不利于科學決策,也無益于作出客觀的評價,更無助于消除已經出現的弊病?!?/p>

這場50年一遇、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億元的大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結束。

5月28日下午,湖北宜昌市秭歸縣郭家壩鎮頭道河村的陳伯像往常一樣在家閑著,持續的大旱已經讓他的8畝橘子“顆粒無收”。看著山腳下川流不息的長江,陳伯顯然難以接受絕收的現實?!艾F在氣候是越來越異常了,但今年怎么就這么干旱呢?你說是不是因為那個大壩?”

陳伯所說的大壩就是三峽工程,他家就在大壩上游不遠處。如今,長達20多天的補水,已經讓這個原本“豐滿”的水庫“憔悴了一大圈”,但是人們對它的質疑并不因此而少一點。

郭家壩鎮的村民們告訴記者,三峽大壩擋住了外面的活氣,凝滯了空氣,而且在建設過程中震松了地基,導致地下水下滲,引發了現在的高溫和干旱。在長江中下游,“指責”三峽大壩釀成大旱的人也多如牛毛。

三峽,就這樣“義無反顧”地再一次身陷漩渦之中,難以自拔。

再陷輿論漩渦坐擁三峽水庫也只能讓人們“望水止渴”,卻拯救不了枯萎的莊稼

作為三峽大壩的所在地,宜昌市(秭歸縣)以三峽為榮。但現在,“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或許已無法再讓宜昌激動起來了。肆虐的大旱悄然吞噬了這里,坐擁三峽水庫也只能讓人們“望水止渴”,卻拯救不了干涸的土地和枯萎的莊稼。

5月29日上午,宜昌縣中堡村58歲的王大爺看著山坡路邊的油菜苗,一籌莫展?!敖衲攴N的油菜、玉米、花生都沒有收成了。你看,這些幼苗全都快枯死了,長不大了,現在又得重新種?!彼嬖V記者,從去年9月份一直到現在就下了兩場雨,都不大?!叭ツ赀€下了場雪,但是很小?!?/p>

此前,中央氣象臺稱,造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出現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極端氣候頻發背景下的拉尼娜現象。

不過,王大爺不這么想?!拔衣犎思艺f大壩對干旱有影響,但也不清楚,應該是建大壩炸山時把地基震松了,水都滲下去了。我們原來有口老水井。因為地下鑿洞震動,水漏沒了。”

村民們有著自己的生活邏輯,“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大壩把氣流擋住了,活風進不來,下雨就越來越少?!?/p>

不過,長江委三峽水庫管理局副局長王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駁稱,將大旱“歸功于”三峽水庫的認識是極端錯誤的。“這種大范圍的旱情是大氣環流紊亂造成的,而三峽水庫顯然沒有如此大的能量。”

長期監測三峽對氣候影響狀況的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主任劉敏表示,按照現有的手段和觀測數據,還沒有證據表明三峽工程引發了長江中下游的旱情。

理論歸理論,但現實是殘酷的。在今年遭災最嚴重的“千湖之省”湖北,干涸的湖泊、枯竭的河流、龜裂的土地以及絕收的糧食讓人們欲哭無淚。武漢開出租車的司機老趙幾乎是憤怒地告訴記者,“上面截我們的水,‘南水北調’還要把丹江口水庫的水往北方送。本來土地是要靠水來滋潤的,現在兩頭榨干我們,你說湖北不旱才怪!連傻子都知道!”

對此,長江委防汛抗旱辦公室副巡視員王井泉向記者表示,三峽大壩只是在每年9—10月份左右的汛期截水,而在每年12月到來年4月份的枯季,還會向中下游補水?!斑@種逆向的調節并不是單向截水。”

設計者低估問題嚴重性?事實證明,修建大壩對氣候的影響早就超出了10公里圓圈的范圍

秭歸縣今年大旱讓茶葉歉收,南方日報記者在馬家灣看到,不少茶農把茶樹打剪,曬枯后當柴燒,計劃來年再種新的茶樹。茶農李嬸大告訴記者:“突然碰到這么厲害的大旱,我們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p>

實際上,干旱的魔咒早已在中國上空游蕩了多年。按照長江委長江科學院副院長陳進的說法,“干旱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在三峽水庫建成以前,長江中下游也頻繁出現干旱。一般干旱或者較輕干旱2—3年一次;嚴重干旱大約78年一次?!?/p>

不幸的是,這一“自然現象”在三峽大壩修建以后明顯加速,近10年來長江流域更是連續多年出現嚴重的干旱和河道低水位。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今年的大旱在內,過去30年,中國共發生了17次大的旱災,其中有14次是在近20年,10次是在三峽大壩動工以后。三峽大壩全線建成的2006年,長江不少斷面出現“百年一遇”的低水位,重慶、鄱陽湖、洞庭湖等地區都出現“歷年罕見”的干旱。

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后,9月份長江中下游特別是洞庭湖、鄱陽湖、湘江、贛江又發生嚴重旱情。

這種情況或許大大超出設計者的意料。當年預定的“防洪、發電、航運”三大主要功能如今都運轉正常,卻沒有料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而設計者們顯然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記者掌握的一份《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節選本)》稱,三峽建庫后對庫區及鄰域氣候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范圍不大,對溫度、濕度、風和霧的水平影響范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表現最明顯的在水庫附近。

事實證明,影響早就超出了10公里的圓圈。即使是今年遭災嚴重的郭家壩鎮,距離庫區亦逾40公里,而四川、重慶至宜昌,距離則已經超過600公里。

更讓人們無法理解的是,今年大旱中五大湖竟集體“深度見底”,為三峽再添“隱痛”。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認為,“三峽工程的運行,打破了湖水原有的吞吐規律:以鄱陽湖為例,每年10月是三峽大壩蓄水期,此時正值江西省枯水季節,鄱陽湖急需江水補充,但結果是,非但得不到補充,反而被長江低水位拉空?!?/p>

面對輿論壓力,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公開澄清說,“不能一遇到極端氣候就怪罪三峽工程,恰恰相反,若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將會加劇。”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