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通脹重壓下的新興經濟體
“對于美債危機來說,輸家當然包括大量購買了美國國債的中國。”
在今年的報告中,中國繼續“領跑”金磚五國。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肯定了新興經濟體與經合組織(OECD)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力差距繼續縮小。
同樣,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稱“IMF”)的《世界經濟展望》也預測了作為主要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5個金磚國家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經濟增速為5%,其中發達經濟體為3%,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為7.3%。2011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為4.4%,其中發達經濟體為2.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為6.5%。2012年,這一增長狀況仍將持續。
《全球競爭力報告》合著者之一蒂埃里·蓋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與其他金磚國家經常時起時落的趨勢相比,在過去的5~6年中,中國保持了穩固的上漲趨勢,堅定地向前20位邁進(今年第26名)。
而且蓋格強調,雖然歐、美、日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其他很多國家的經濟依然依賴于這三個國家的經濟健康水平,但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重要性。
“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家更加依賴于他們對中國的出口,而不是美國,比如巴西、澳大利亞,假如中國經濟放緩,這些國家也將經濟放緩。”蓋格說。
但報告中也同時指出,中國在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很好(第10名)的情況下,依然面臨國內長時間的高通脹狀況。
IMF副總裁朱民在今年5月份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金融危機期間,盡管全球經濟陷入低谷,但是新興經濟體復蘇較快,這是世界經濟一個重要的格局變化,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由金磚五國等新興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主引擎的局面。
朱民表示,與發達經濟體要面對經濟增長速度不夠、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失業率下降緩慢、消費增長緩慢等一系列經濟難題不同,新興經濟體面臨最大的宏觀緊急挑戰就是“通貨膨脹”。目前新興經濟體已經進入了一個可能會經濟過熱的階段。此外,食品在印度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CPI中所占比重都很大,全球范圍的食品、能源、資源價格上漲是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上升的主因。
IMF已在今年4月將中國2011年通脹率預期從2.7%上調至5%。
同時除了應對國內的通脹壓力,美債危機的“蝴蝶效應”漂洋過海影響到了中國。
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債占了三成多,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對于其最大國債持有國中國來說,其手中持有的包括美債在內的美元資產,保值風險激增。
目前美國國債最大的“債主”是美國社保基金,為19%,達2.67萬億美元;美國財政部以1.63萬億美元排名第二,占比為11%;中國作為最大海外持有國,所持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占比為9%,排名第三。有測算稱,這相當于美國欠每個中國人約5700元人民幣。
在此次美債危機中,美國國債的另一持有大國日本方面沒有明確的表態,但中國作出了強烈的反應。新華社播發了措辭嚴厲的社論,指責西方國家“揮霍無度”,“借債成癮”。溫家寶總理也在8月9日主持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金融形勢,“要求各國妥善處理債務問題”。
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微博)曾坦言,對于美債危機來說,輸家當然包括大量購買了美國國債的中國。
而除此之外,中國競爭力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仍然存在著“被平均”后的“尷尬”。
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蔣睿杰(Jeremy Jurgens)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因為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在一些競爭力指標的平均值上分數很低,拿“技術就緒度”來說僅為第77名,他還表示,雖然如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有著較高的網絡普及度,但是在邊遠地區網絡和科技普及度仍遠遠低于按國際標準衡量的網絡應用水平。
高通脹、美債危機和“被平均”后的壓力之下,中國還能擔當起拯救世界的重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