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6日電(朱景朝)記者從新疆水產局了解到,新疆在“十二五”漁業規劃中明確要求,每年在重要水域投放不少于1億尾土著特有魚,以改善水域生態環境,豐富當地漁業資源。
新疆水產局養殖處葉工告訴記者,國家從2009年開始每年給新疆補助資金510萬元人民幣用于收購當地人工養殖的土著魚種,投放到其適應的棲息水域,“當然,魚苗必須長到一定的規格,100克或200克左右”。
據介紹,新疆土著魚的投放區域為伊犁河、烏倫古湖、賽里木湖、博斯騰湖等。土著魚屬于區域特有的保護類的魚種,但也同時投放部分經濟類的育苗,“這對于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和豐富魚類資源同樣是有益的”,葉工說。
據了解,伊犁河的土著魚種主要是伊犁裂腹魚、新疆裸重唇魚、斑重唇魚等;生活在烏倫古湖的特有魚種主要有白斑狗魚、河鱸、東方歐鳊、丁鮭等;哲羅鮭、草魚、花白鰱是賽里木湖和博斯騰湖的土著魚種。這些土著魚種由于修建水庫、堤壩等人類活動和過度捕撈在2000年前一度處于瀕危狀態。
“瀕臨絕跡的魚種比如伊犁裂腹魚等光靠自然繁育是不可能得到補充和恢復”葉公說,所以國家啟動了人工增殖放流計劃,以盡快恢復天然魚類資源。
據悉,2011年8月,新疆水產局已經投放了1億尾土著魚,在“十二五”的后4年,每年仍然投放不少于1億尾,以期望水域生態環境逐步得到修復,漁業資源衰退和瀕危物種數目增加的趨勢得到基本遏制,捕撈能力和捕撈產量與漁業資源可承受能力大體相適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