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員:高校不會破產
對于吉林大學3月底自曝負債30億元,并在校園網征集解決學校財務困難的建議一事,昨天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和國家有關部門已開始高度重視其他高校出現的同類事件。
據審計署提供的數據:到2003年末,清華、北大等18所高校共負債72億元,其中基本建設形成的債務占到了82%,王旭明對此解釋說,這是國家自1998年高等教育擴招后投入不足引發的一系列結果。
他說:“1998年就擴招了45%,之后每年都以5%~10%左右的速度擴大招生規模。”但在擴招時,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沒有達到它接受這么多人所需要的程度。
于是,很多高校采取了兩個辦法:一是高等教育收費制度改革,學生上大學要繳費,實行高教成本分擔機制。一般學生的繳費標準在6000元左右,他說:“這塊應該說是學校很大的收入。”
二是貸款,也就是“通過用銀行的錢辦學校的事、用今天的錢辦明天的事,應該說通過貸款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王旭明指出,絕大多數學校通過貸款這種形式促進了高校發展,彌補了國家投入不足。
同時,王旭明特別對“高等學校會出現一批呆壞賬,像企業一樣,資不抵債,最后破產,我們國家將出現一批這種高校”的說法,表示不同意。
那么,如何化解高校財務危機?王旭明昨天明確表示,教育部已下發了幾個通知,要求全國高校對貸款要有科學評估、規模控制,同時教育部有關部門已對各個高校貸款建立了預警模式,如果某個大學貸款超過模式警戒線,就不能再貸款了,也就是對高校貸款風險進行科學評估。
而且,中央政府和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不斷增加。他說:“僅僅國家獎學金、助學金,2008年就要達到200億元,”這樣可以大大緩解高校資金的壓力,“因為學校有一部分賬,所謂欠的錢是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交不起學費,學校就要拿出錢來彌補上,現在變成國家拿錢。”
王旭明還特別指出,高校擴招之后貸款建的宿舍、實驗室、教學樓,這些硬件不是建一次就壞了,要使用幾十年,“會有一個長久的使用效率,所以今后學校的建設壓力會逐漸減小。”
總之,王旭明認為,“隨著國家投入的不斷增長,隨著學校建設壓力的不斷減小,隨著科學管理的不斷加強,貸款問題是能夠解決的。”(季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