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畢業于沈陽大學機械自動化專業的張志,畢業后開始以豆漿為主盈項目的創業之路。人民圖片
編者按 6月25日,本報“關注大學生創業”系列報道推出后,在讀者和網友中引起熱烈討論。大家認為,影響大學畢業生創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學教育中創業教育薄弱、內容與實際脫節、觀念上存在誤區等,都阻礙了創業精神和創業素質的培養。目前,我國許多高校正在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創業教育,通過借鑒國外大學的經驗、改革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措施,提升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版圍繞大學創業教育中的熱點話題,刊發深度報道和專家觀點,并約請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撰寫評論,以期對大學創業教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把最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就是成功的開始”,“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積累”,“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想過成功,也想過失敗,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前不久,牛根生、李開復、俞敏洪等著名企業家現身說法,以自己的親身感悟和精辟“語錄”,為浙江省5000多名大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創業教育課。學生們感慨地說,創業教育不能紙上談兵,上這樣的創業課才過癮呢!
大學生創業逐漸升溫
創業教育方興未艾,呈燎原之勢
近年來,和“考研”、“考托”、“就業”一樣,“創業”成了大學校園的流行語。伴隨著大學生創業的升溫,大學里的創業教育也方興未艾,呈燎原之勢。
早在上世紀末,上海交通大學就開設了創業課程,并且逐漸形成了“教師、講師、導師”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機制,通過高強度的創業計劃大賽、創新與創業大講堂、創業沙龍等活動,把企業請進來;讓風險投資家、創業校友等各方人士與學生接觸,把學生推到創業前臺。
兩年前,在江蘇大學西山學生社區里,由“學生老板”們開設的6家公司正式揭牌亮相。學校除免費提供辦公用房、辦公設施以及每家5000元的啟動資金外,還給他們配備了“創業導師”。為大力推進創業教育,江蘇大學提出:要讓100%畢業生接受創業教育,10%在校生獲得創業精英培訓,5%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實現自主創業。
從去年開始,清華大學通過新成立的“創業教育創新實驗區”,在全校展開豐富多彩的創業教育,從創業啟蒙、專業知識訓練、創業賽事、創業實踐等多個環節,為學生提供體系完整的創業教育。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說,學校開展創業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人,在于讓學生體會到創造的價值,并發掘自身的創造潛能。
由中國人民大學傅毅明、陳德良等大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北京零距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近日獲得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被認定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成就零距團隊夢想的“創業之星”大賽是中國人民大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理想的一個舉措。從“寬口徑、厚基礎、多選擇、重創新”的知識結構平臺,到以創業教育為抓手的創新教育體系,在中國人民大學,創新性人格的培養貫穿每一名學生的大學生涯。
《創業教育中國報告(2010)》顯示,各層次的創業教育均能夠有效地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創業技能,而高校創業教育的效果更加明顯。96.83%的高校創業教育接受者認為,創業教育能夠培養自身的創業精神;95.65%的高校創業教育接受者認為,創業教育能夠提升自身的創業技能。
播撒創業精神的種子
避免重“術”輕“道”、有“形”無“神”
場面雖然顯得紅火,但一些專家卻“潑冷水”,認為目前大學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并不太樂觀。他們指出,由于開展創業教育時間短,創業教師缺乏,高校里大部分從事企業管理教學和就業工作指導的教師既缺乏系統的創業理論培訓,又沒有實際創業經驗,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難以為學生創立生動的教學氛圍。很多創業教育的教材是根據國外教材翻譯來的,教學案例的選擇沒有結合國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面對林林總總的創業大賽,一些學生感到很迷茫,因為大多數同學很少有機會參賽。
針對目前創業教育中的一些誤區,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徐飛教授指出,創業教育和創業是兩碼事。一些大學將創業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所謂的創業教育課堂,不過是將營銷、財務、融資、競爭戰略、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等內容“打包”壓縮,填鴨式塞給學生,重“術”輕“道”,有“形”無“神”。徐飛表示,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向學生播撒創業精神的種子。我們不能將創業狹義地理解為創辦企業。高校應該是培養大批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拔尖人才,而不是職業技能培訓或創辦企業前的輔導。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對此頗有同感,他說,不少高校將創業教育狹隘地理解為為大學生“實際創業”提供指導,并認為絕大多數學生創業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因此沒有把創業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更有甚者,有人理解創業教育是“為了讓就業難的畢業生去創業”。其實,創業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與素質,并非鼓勵大學生畢業后馬上都去創辦自己的公司或經營自己的店鋪。創業教育的對象本身應細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大眾化的,即面向所有在校生,培養每個人的創業意識和素質;另一個層次是個性化的,對部分確有創業愿望并具備相應條件的,給予個別的指導和服務。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指出,建立一套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還需要政府支持教育體系的改革,確立創業教育的地位,充分發揮技術杠桿作用,并讓教育界意識到把創業教育視為優先發展領域。
借鑒國外大學成功經驗
使學生“不僅是求職者,而且是創造者”
在硅谷的發展歷程中,斯坦福大學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被譽為硅谷的“心臟”。這與該校堅持開展創業教育關系密切。斯坦福大學生動有效的創業教育,強化了師生的創業精神,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業素質的企業家,成為硅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過去的30年里,創業學成為美國商業和工程學院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目前美國有1800多所學院、大學開設了這一領域的課程,創業教育已形成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涵蓋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
在一些發達國家,創業教育逐步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高校擁有優良穩定的創業教育教學科研隊伍,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業實踐體驗,并提供資金讓學生開展創業活動。英國至少45%的大學都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在澳大利亞,進行創業教育的很多教師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業家,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與會的115位教育部長、2800多名高等學校校長和教育專家對此表示贊同和支持。
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國際勞工組織專門開發“KAB”教育項目。該項目通過教授有關企業和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對創業樹立全面認識,普及創業意識和創業知識,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青年人才。目前,我國有近千所大學實施了KAB項目,受到大學生們的青睞。
專家們認為,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借鑒國外大學的成功經驗,應當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突出專業特色,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
清華大學老校長蔣南翔曾經指出,學校應當給學生的不是“面包”,而是一把“獵槍”。專家們表示,大學的創業教育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本報記者袁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