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范圍內的“礦鋼一體化”風潮,以及原料對外依存度不斷升高的現實,中國鋼企也早已行動起來。
近年來,中國鋼企對外依存度“不降反升”。
“中國鋼鐵企業尋求海外礦石資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寶鋼、首鋼等已在非洲、澳洲、巴西等地區達成開礦意向。”中國首都鋼鐵集團(下稱“首鋼”)董事長朱繼民近日表示,寶鋼已在澳洲、巴西開始開采礦山,鞍鋼亦達成海外開采協議。首鋼也預計在明年一季度與海外達成第一批礦山開采協議。
資料顯示,我國鐵礦資源人均擁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擁有量的42%。由于近年來,生鐵、鋼及鋼材的產量增速快于鐵礦石原礦量的產量增速,我國鐵礦石生產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導致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日益增大。
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不降反升”
據了解,伴隨著產業升級,中國鋼鐵產業開始更多的依賴于巴西、澳大利亞、印度等地的高品位鐵礦石。“品位”成為原料的關鍵詞。進口礦的標準品位是64.5%。巴西富鐵礦儲量110億噸,鐵礦石平均品位58.56%,最高品位可達到70%,而國內鐵礦石平均品位只有32.7%,僅相當于上述進口礦的一半。
國內如鞍鋼、攀鋼、首鋼等雖然有一定規模的礦山,還是需要使用進口的鐵礦石,幾個主要鋼鐵集團所需鐵品位65%以上的鐵礦石都依賴進口。
從數量方面來看,中國進口鐵礦石量2003年首次超過歐洲和日本,2005年進口鐵礦石2.75億噸,國內規模以上鋼鐵工業對進口礦的依存度為53.3%。 2006年,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為3.26億噸,較2005年增長18.6%;2007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口鐵礦石完成1.9億噸,增幅回落,但仍達到8%。根據中國鋼鐵協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對進口鐵礦石依存度為54.84%,比去年全年的51.1%又提高了3.74個百分點。
最新跡象表明,業內人士對依存度降低的期望沒有實現。與鋼鐵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相對,對進口礦石依存度“不降反升”。在進口量還在保持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國際鐵礦石對國內鋼鐵生產的影響力更大。這一點,使我國在“礦鋼博弈”的被動地位短期內很難真正改變。
中國鋼企會否被“礦鋼巨頭”兼并
由于53%以上的鐵礦石依賴進口,很多中國鋼企靠進口原料“過一天算一天”。今年3月,國際礦業巨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執行官Roger Agnelli來中國考察時表示:“鐵礦石由于化學成分不同、種類不同,這決定了它不是一種標準的商品,而中國鋼鐵生產增長較快,鐵礦石需求也較緊張,未來還會更緊張,而鐵礦石談判一直會繼續下去,鐵礦石的價格一定要反應需求,反應成本,反應擴產的投入,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來供我們談判鐵礦石的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番話其實已經擺明了態度:鐵礦石生產國的態度越來越強硬,其目的就是要利用“鐵礦石資源越用越缺”的趨勢,要挾鋼鐵企業,控制鋼鐵產業利益鏈。如果有一天,鐵礦石原料危機上升到鋼廠無法承受的程度,同時,國際鐵礦石企業又伸出兼并的“利爪”,那么,對于集中度極低的中國鋼鐵業來說,可能是一場更可怕的“困局”,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可能是一場針對產業主體的大“蠶食”;特別是中小鋼廠,很可能面臨被國際新興“礦鋼巨頭”兼并的危險。
目前,中國政府將節能減排作為考核企業的硬性指標,而鋼鐵企業又是耗能和污染大戶。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典型的資源消耗性產業,鋼鐵工業理應采用國際上提出的“資源利用—綠色工業—資源再生”的最佳發展模式。使所用原料、能源在生產過程中得到合理使用和利用,即循環經濟,是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資源利用率的新型工業模式,是實現鋼鐵工業可持續穩定增長的唯一途徑。
日本大和證券(SMBC)預測,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公司很可能贏得明年礦價再漲10%,紐曼山粉礦價格可能從81.72美元/噸升至89.89美元/噸,而之前預測的漲幅為5%。瑞銀預計在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的銷售年度,鐵礦石價格將上揚25%。加上海運價格暴漲,中國鋼企原料成本壓力可能長期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礦鋼一體化”也許正是中國鋼企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選擇。
中國鋼企的“礦石之路”
事實上,中國鋼企已經有所動作。
2005年以來,中國海外開礦步伐加快。寶鋼在巴西和澳大利亞分別組建了寶華瑞、寶瑞吉公司,由此取得每年600萬噸和1000萬噸的鐵礦石供應量。鞍鋼集團擁有西澳洲庫里亞諾賽鐵礦項目的部分權益,首鋼總公司收購了秘魯年產700萬噸的馬科納鐵礦項目,昆鋼到越南開礦,武鋼集團在澳大利亞年產1200萬噸鐵礦石的威拉拉項目中擁有10%的權益。
今年5月,由武鋼、寶鋼、鞍鋼、首鋼四大鋼廠巨頭聯合出資組建的北京鋼企聯礦產資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鋼企聯公司”)在京揭牌成立,并召開了第一屆第一次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鋼企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海外資源項目就是柬埔寨柏威夏省羅文縣鐵礦項目。柬埔寨國內鐵礦項目開發一直被中柬兩國高層領導所重視。知情人士透露,該項目符合國家對企業境外投資及資源開發的要求。
業內專家表示,鋼企聯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鋼鐵企業聯合境外投資、開發礦產資源的時代開始了。四大巨頭聯手,可以有效避免內耗。一則中國鋼鐵企業數量眾多,而且各自為政,如果今后在走海外開礦之路很有可能會集中涌向某些國家和地區的鐵礦資源地,這會使開礦門檻提高,最終增加自身的開采成本;二則我國鋼鐵企業的蜂擁進入,還有可能引起當地社會和居民的反感。因而,走聯合之路是上策。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羅冰生提出,中國鋼廠應從鐵礦石作為大宗貿易商品的特性出發,在追求鐵礦石貿易中鋼廠和礦山實現雙贏的同時,應當進一步向深度延伸,形成礦山、海運、鋼廠或礦山、海運、貿易商、鋼廠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各方共享利益。 產業鏈越短就可能波動越大,縱向一體化成為很多追求穩定盈利的中國鋼鐵企業的戰略。
鋼鐵業需要國家戰略支持
面對一些鐵礦石大國限制原料出口的政策,我國應當如何應對?
業內專家認為,國家應該從戰略高度,全球審視鐵礦石資源開發和利用狀況,開展資源外交,為企業對外資源開發創造條件;建立資源儲備金制度、資源風險勘探基金制度等,放寬企業外出探礦的條件,鼓勵企業開發利用海外鐵礦資源;應有計劃的進行國內資源規劃和開發,對重點資源要限制開采,作為戰略儲備;應打擊非法采礦,懲治浪費性開采和交易行為,保護自有資源和已控制的海外資源。
而對于中國鋼鐵企業,專家認為,不僅應該加緊與國外礦山企業簽署長期供礦協議,而且應該在開發海外鐵礦方面邁出更大步伐。不光是鋼鐵企業,應該動員各類投資實體,進軍全球鐵礦石資源。除了巴西、澳大利亞、印度之外,更應當利用國家政治關系、地緣關系等因素,增加對東南亞、非洲、中亞、南美等鐵礦石資源的投資開發力度,而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墨西哥等國家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值得重點考慮。(王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