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三元、光明和伊利等領軍乳企陸續公布了2009年第一季度業績,其中三元和伊利兩家公司凈利潤分別大漲134.86%和103.59%,給乳品行業帶來了一絲希望之光。不過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雖然乳企的行情正在陸續恢復中,但整個行業要完全走出低谷則仍需時日。
三聚氰胺陰霾漸散
三元乳業最先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業績表。該公司今年一季度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235.67萬元,同比大增134.86%,營業收入也大漲59.65%至5.07億元。主要原因是該公司在去年底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幸免于難,使得公司品牌形象和美譽度大大提升。公司收購石家莊三鹿部分資產后,由河北三元生產的首批三元配方奶粉新產品也已在全國多個省市全面鋪貨銷售。
伊利今年一季度季報也顯示,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25%,達50.99億元,凈利潤也達到了1.13億元,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03.59%。伊利集團回復本報采訪稱“從整個乳業市場2009年一季度的發展態勢來看,乳業的回暖已經成為共識”。
根據光明乳業4月底披露的季報,今年前三個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42億元,同比下降1.74%,但環比大增26.16%,公司也逐漸擺脫“三聚氰胺”的影響,業績扭虧為盈。目前光明廣州分公司的業績也基本已經恢復到事件之前的水平。
盡管另一乳業巨頭蒙牛還未發布第一季度業績,但記者了解到五一期間其液態奶產品在華南市場的銷售同比上漲20%到40%。
認定“出了低谷”為時尚早
排名最前的幾大乳企都交出了不俗的成績表,是否意味著乳品行業開始全面觸底反彈?對此,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幾家乳企1月至3月行情走俏,一方面是受到春節假日消費的拉動,另一方面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也大搞促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他指出,“現在只能說行業正在復蘇過程中,但說完全走出了低谷還是為時過早”。
王丁棉分析,現在乳企之中做奶粉的企業比做液態奶的境況要差,液態奶當中做巴氏奶的企業比做常溫奶的要好。原因是當前奶粉囤積壓力仍然較重。像伊利等企業,可能由于奶粉所占的比例不算太高,所以受影響才沒那么厲害。事實上,像武漢、合肥和甘肅、寧夏等中西部地區的奶粉企業壓力仍然空前,“全國大概有70%的牧場還處在虧損狀態”。此外,華南幾家本地的奶粉企業的銷售目前也只恢復了約六七成。
他還認為,單憑前三個月的情況,不足以下定結論說乳企已經等來了好日子,“這兩個月才進入北方收奶的高峰期,做奶粉的企業還是要面對嚴峻的考驗”。相對而言,液態奶的狀況可能比較樂觀。王丁棉預計,到今年底明年初,液態奶市場應該基本可以恢復到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水平。(記者 黃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