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發行股票上市是企業最主要的直接融資方式。4月8日,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的《資本市場與中國企業家成長:現狀與未來、問題與建議——2011?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由于上市仍然屬于比較稀缺的資源,門檻相對較高,多數企業還是很難通過這一直接融資途徑來獲取經營發展所需資金。
調查結果顯示,在參加調查的4256家企業中,絕大多數(81.5%)企業暫無上市計劃,而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共占18.5%。從不同規模看,調查樣本中已上市和擬上市公司的比重在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差別很大。其中,有7.5%的小型企業擬上市或已上市,而在大型企業中這一比重已達到52.6%。調查表明,目前小型企業很難通過上市這一直接融資方式來獲取企業經營發展所需資金。隨著全國統一、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逐步完善,這一問題將有所緩解。
從不同經濟類型來看,國有企業已上市和擬上市公司的比重要高于民營企業,調查樣本中,81.7%的非國有獨資企業暫無上市計劃,而在國有獨資企業中這一比重是77.5%;86.2%的民營企業和家族企業暫無上市計劃,而在國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屬企業中,這一比重是69.3%。調查表明,長期以來,政府在上市資源的分配方面有向國有企業傾斜的現象,這使得民營企業要獲取上市資源相對來說更加困難。不過近年來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迅速發展,逐漸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機會。此外,內在動因也是導致這些差異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對上市帶來的風險存在一定程度的顧慮。調查發現,民營企業家認為企業上市后會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經理人控制風險增加”、“股價非理性波動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決策”、“控制權被稀釋,存在控制權爭奪或轉移風險”、“存在退市風險”和“信息披露增加,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等。
調查還發現,已上市和擬上市公司的比重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從不同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中,已上市和擬上市公司的比重相對較低,而采礦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企業則相對較高。(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