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四、切實做好節水農業重點工作
“十二五”期間,各級農業部門要立足現有基礎,從設施建設、技術推廣、合理種植和科學抗旱等方面推進節水農業發展。
(十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建設有利時機,整合資源,加強田間節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改善農田水源保障條件,配套田間節水基礎設施,形成蓄、保、集、節、用一體化的節水農業新格局。與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工程、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工程和旱作農業科技推廣等項目組織實施相結合,加強田間節水微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農田蓄水保墑能力。與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相結合,全面提升農田抗災減災和耕地持續增產能力。
(十二)加快技術示范推廣。深入開展節水農業示范活動,建立示范展示平臺。充分利用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等平臺,針對不同地區的生產條件、資源特點和耕作制度,突出優勢農作物,強化農田節水示范區建設,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簡便實用節水技術模式,開展節水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狠抓技術試驗示范,做到縣縣有示范、村村有樣板,不斷擴大示范規模。加強示范主體的培育,重點扶持、服務和指導糧食生產大戶、科技示范戶和專業合作社,樹立樣板,帶動周邊農戶,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十三)推行適應性種植方式。針對不同區域水資源狀況,統籌規劃,因水布局,合理安排農作物種植結構,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調整優化種植作物和品種結構,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使作物生長需水期與雨季同步,變被動抗旱為主動避旱。培育、推廣高產耐旱品種,改進耕作栽培制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實現節水增產和節水增效目標。
(十四)做好科學抗旱減災。統籌規劃,未雨綢繆,研究制定抗旱減災應急預案,積極做好抗旱技術、物資和工作組織、運行機制等方面的準備,提高應對旱災的能力。建立健全土壤墑情監測網絡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監測方法,提高墑情監測時效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完善信息發布機制,及時為農業生產和抗旱減災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五、不斷強化發展節水農業的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節水農業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大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履行“運用工程設施、農藝、農機、生物等措施發展節水農業”的職責,發展壯大專業人員隊伍,推進節水農業制度建設,為加快節水農業發展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
(十六)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合作,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投入機制。充分利用好農田水利建設、旱作節水、地膜覆蓋、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工程、旱作農業科技推廣財政專項和保護性耕作等項目資金,積極引導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大對節水農業的投入力度,加強田間節水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節水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
(十七)強化基礎支撐。加強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建設,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能力。編制“十二五”節水農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區域布局和主推模式,科學指導節水農業發展。強化教學、科研和推廣的對接,加快現代高新技術的應用,研發推廣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為發展節水農業提供科技支撐。積極借鑒國外節水農業技術、經驗和管理方式,結合生產實際,指導節水農業發展。
(十八)廣泛宣傳培訓。各地要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各種媒體開展節水農業宣傳,爭取領導重視和部門支持,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節水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通過科技下鄉、示范觀摩、印發資料和現場培訓等方式,宣傳普及節水農業技術,提高農民節水意識,促進節水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