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新興產業發展有規律可循
國際商報:除此之外,新興產業還有哪些客觀規律需要我們提前明確?
鄭偉雄:比如說新興產業需要一個有機的、系統性的載體與其相配合,需要圍繞新興產業構建點、線、面、體的空間支持體系,才能夠迅速高效的發展?!包c”是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然后構建以這個點開始上下游的產業鏈“線”,對這種新興產業進行支持和配合,以期創造出低成本與高需求的外在輕松環境,以這條“線”所有產業為基準,橫向展開,構成一個產業“面”,與這條“線”上相關的產業的上下游一定要緊密配合,促使這條“線”上的產業外在環境是低成本的和高需求的,進而由“面”拓展成“體”,構成整個經濟體,要求這個“體”是一個低交易成本的、信息高度通暢的、有機的市場環境,才能使得新興產業的那個“點”發展的更好,因此,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需要有一個空間的、有機的載體。
再比如,新興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尤其在走向成熟的時候,要求有一個高效的、低成本的外在市場環境,只有產業集聚才能夠形成這種環境,進而節省產業之間的搜尋成本、信息不對稱成本、物流成本等,加速新興產業走向成熟。美國在發展以信息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的過程中,有效的利用了產業集聚的群集效應,圍繞科研院所形成了硅谷這樣的產業集群區域如硅谷,有效縮短了技術溢出的空間距離,為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提供了便利。這種群集效應吸引了大量生產性服務業向硅谷集中,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務,為新興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有機支持,加速了美國本土的新興產業的發展。
還有,不同的市場需求,會使新興產業技術發展有不同的側重點、不同的技術發展路徑。例如,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歐美國家將這一產業定位于高端商務人士,更偏重安全性和郵件收發等功能。而日本和韓國則將其定位于大眾消費,市場需求以娛樂為主。
國際商報:您能否為我們分析一下未來世界新興產業發展的趨勢?
鄭雄偉:我們可以用“五化”來總結未來的趨勢。
首先是環保化。環境惡化、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自然災害頻發更使綠色、低碳成為國家甚至全球今后不變的戰略發展方向。以新能源、環保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此時孕育而生。
其次是融合化。新形勢下,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方向是多學科、多技術領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其中,信息技術將進一步發揮基礎和支撐作用,生物、納米、材料等技術將更廣泛的滲透、交叉、融合,產生若干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
再一個是高端化。新興產業所蘊含的內在科技價值和水平已經使新興產業成為高技術含量的產業,這是新興產業具有持久生命力所在。
還有就是集聚化。比如眾多世界頂尖科研院所、世界優秀的科技人員、精明才干集中在美國硅谷,使其至今仍發揮著新興產業“發動機”的作用,這也將成為今后新興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最后就是國際化。新興產業通過科技革命為載體,將實現共同投資、聯合開發、通力合作的局面,使新興產業更加走向國際化趨勢。
政策資金介入應貫穿新興產業發展始終
國際商報:去年我國確定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您認為國家在扶持這些產業發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鄭雄偉:目前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因此在市場引導的基礎上,政府切不可進行一刀切,針對不同的產業應該使用不同的政策的引導模式。既要考慮突破性創新或漸進性創新等創新模式,更要考慮商業模式創新。在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制度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創新模式背后的產業發展機會。
國際商報:國際上通常采用R&D(研究與開發)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是否有相關統計數據說明中國政府對R&D的財政投入力度?
鄭雄偉: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用于R&D的政府資金為1358.3億元,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長18.3%。企業R&D經費支出為4248.6億元,占全社會R&D經費支出的73.2%,規模以上工業R&D經費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0.70%,比2000年提高0.12個百分點。
我認為中國政府支出比例還是過低,目前中國的新興產業都處于初期或者處于成長期,需要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至少在R&D中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以達到公共政策最佳的引導效果,既避免對企業研發投資的“擠出效應”和“替代效應”,又加快新興產業的主導設計選擇、產業配套和市場發育。
在新興產業的初期,由于主導設計的不確定性較高,政府應通過科技計劃等方式,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方面開展多學科、交叉學科的持續而密集的投入,形成各種新的技術儲備和創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