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目前的風險控制能力還不能適應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要求。”5月14日,銀監會創新監管與協作部主任李伏安在一個論壇上表示。
從2006年開始,國內數家銀行陸續開始為客戶提供“滿金寶”、“外匯保”、“易富通”等外匯保證金交易產品。這種交易是指投資者和銀行簽訂委托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的交易保證金作為擔保,便可按一定融資倍數買賣外匯。如某銀行的“滿金寶”提供有5、10、15、20倍率四種交易杠桿。外匯保證金交易可以進行雙向操作,既可做多也可做空。
李伏安在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的銀行尚不能提供24小時外匯保證金連續交易,而全球外匯市場是24小時交易的。如果國內銀行中斷交易時,國外市場行情發生大的變動,就會導致客戶的賬戶出現虧損而被強行平倉。
另一方面,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操作能力也讓監管部門感到擔憂。外匯保證金交易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因為這種交易的最大特點就是提供較大的交易杠桿。
一位銀行業人士介紹,目前開展此項業務的銀行最高可提供30倍的杠桿,即匯率變化3.3%就可能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而外匯變動更受國際市場多種因素影響,一般投資者很難掌握。
事實上,地下外匯保證金交易一直很活躍,外管局曾對天津一家開展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公司進行了處理,并進入到了司法程序。
自建行、交行等銀行推出外匯保證金交易產品后,不少銀行都在躍躍欲試,準備進入這一市場,并為推出這一產品配備了專門的團隊和相應的資源。
上述銀行人士表示,此項業務開展以來,有不少投資者向監管層投訴過。李伏安的講話可能意味著監管當局將要收緊甚至叫停銀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
記者就外匯保證金準入問題電話咨詢一位監管人士。該人士表示,監管層并沒有正式批準過這些銀行開展外匯保證金業務。但他拒絕評論是否會叫停銀行已經開展的業務。
在論壇上,有聽眾問,監管層是否關注到香港居民到內地存港幣賭人民幣升值的現象。李伏安表示,銀監會一開始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但并沒有規定禁止這一行為。現在的數額并不大,還沒有專門下文件禁止這一行為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