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股市從6124—2199點,合計64.1%的暴跌,迄今為止,權威的輿論均將原因推向客觀原因:“天災”、“次災”(美國次貸危機)、“油災”、“通災”(通貨膨脹)。
其實,權威輿論忌諱的“股災”,才是今年中國最大的“災”。除了64.1%的跌幅可列入世界股災史第九位以外,據上交所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14日中國股市的最高市值是34.47萬億元,而9月3日2248點時,市值僅15.4萬億元,7個多月損失了19萬億元,若扣除今年上市新股所增的市值,共損失市值約20萬億元,這意味著13億中國人去年全年創造的24.66萬億GDP中的80%打水漂了。這20萬億元相當于250次汶川地震損失,相當于居民存款總額1.3倍,相當于現存1.1萬億股大小非按8元市價全部兌現總額的2.2倍,相當于在中國爆發2.5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損失。
但是令人驚愕的是:迄今沒有一個政府領導人,沒有一個政府部門(如證監會、國資委、央行、財政部、發改委),沒有一家權威媒體(如新華社、人民日報、求是雜志)對經濟增長10%以上的中國股市20萬億元的國家和國民財富的流失,表示過一句痛心、痛惜的話,更沒有問責、糾錯、救市的意思。相反,本周管理層權威人士還撰長文,臉不改色心不跳地從各方各面為中國股市今年所取得的成績評功擺好,竟認為股市仍然屬“穩定運行”,并擺出一副“再跌也決不救市”的強硬姿態,這怎能不令廣大投資者失望絕望?
就像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一樣,今年的中國股災也主要是人為造成的,管理層必須坦承失誤。
其一,前兩年過度擴容,使市場不堪重負。2005年6月股改前總市值僅2.3萬億元,2008年1月就驟增至34.47萬億元,兩年半擴容15倍,這在股市發展史上絕無僅有,嚴重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現終于遭到“大躍進”的報復。
其二,股改中的缺陷。大小非僅僅付出10送3的小代價,就換來“鎖一(第一年流通5%)、爬二(第二年流通10%)、放三(第三年全流通)”的大便宜。雖然當時有股改契約,但決策和執行中,仍有匆忙、冒進、強制、不公之嫌。
其三,股改后的冒進。股改剛開始不久,就過早地新老劃斷,集中上市超大盤股,致使現有的大小非只剩4400多億股,而新大小非又生出1.1萬億股,使今后大小非減持沒完沒了。
其四,高價擴容。新老劃斷后上市的265只新股發行價的平均市盈率為28.8倍,最高的97—98倍(中國遠洋、中國人壽),從而推高了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然后再以四五十倍市盈率高價大比例增發,過度抽血,致使今日五成新股跌破發行價,多數增發股跌破增發價,平均市盈率降到17倍,廣大投資者蒙受極大的災難。
既然這是一場人為股災,就應刻不容緩地救市;也只有靠政府的力量,才能有效救市。當務之急的舉措是:
第一,應像1994年325點時國務院的三大救市政策那樣,果斷宣布,當市場平均市盈率處25倍以下,停止新股發行。
第二,由國資委出面宣布,國有大小非或延長減持時間,或提高減持價格,例如不得低于凈資產的兩倍,至少不得低于發行價。
第三,啟動應急機制,如證監會前主席周正慶提議的六條救市政策那樣(直接向股市注入資金救市;由政府出資回購上市公司股票;直接向上市公司注入資金,避免破產;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干預股市;通過制定發展資本市場的長期規劃或者出臺多項配套改革措施以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國家政府首腦直接號召公民增強信心,購買股票,穩定股市等),對市場非理性下跌進行有力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