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財政部部長部亨利·保爾森宣布,美國政府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遏制信貸危機繼續擴大。一年多前揭開序幕的次貸危機,對美國金融市場乃至世界經濟的走向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日,《思想者》就“兩房”被接管,以及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等問題,采訪了美國密爾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同博士。
(1)
問:據我們所知,由房地產市場而起的次貸危機,蔓延至整個金融體系,導致對美國經濟的沉重打擊。您認為,此次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嚴重?
答: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很不一致。比較悲觀的看法是次貸危機造成的損失在1萬億美元以上。截至今年8月底,全球金融機構由于次貸危機而核銷的壞賬已經接近5千億美元。除了金融機構由于承銷和持有按揭抵押債券而遭受的損失之外,房屋市場下滑還直接導致建筑業和零售業的不景氣。間接影響也是嚴重的:住房在美國家庭債務結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不動產的價格下滑勢必導致消費緊縮,從而影響到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
問:您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會不會波及中國?
答:個人認為,中國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遭受的損失比較有限。到今年第二季度末,全亞洲金融機構的損失總共為24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日本。中國銀行的損失為31億美元,由于準備金充足,所以并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2)
問:房地美和房利美目前瀕臨破產,這對于中國金融機構的潛在影響如何?
答:可能更為深遠。截至2007年中,中國持有面值為376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機構和政府資助企業發行的長期債券,其中2060億美元為資產抵押債券。如果不出意料,這2000億美元中大部分應該是中國政府使用外匯儲備購買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資產抵押債券。
問: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的按揭抵押債券,美國政府有擔保的義務嗎?
答:房利美和房地美其實屬于政府資助企業,并非政府機構。它們由私人擁有,但其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美國資本市場,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房利美和房地美從其他金融機構處購買優質按揭貸款打包進行資產證券化然后出售。金融機構從而可以把一大部分按揭貸款套現。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的按揭抵押債券一般被視為是由美國政府進行擔保的,但實際上并沒有條文規定美國政府擔保的義務。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價下跌,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今年7月布什總統簽署一攬子法案,其中包括暫時授權財政部部長保爾森為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的任何債券提供擔保的條款。最近又由政府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這表明美國政府將不惜以繳稅人的負擔為代價來支持房利美和房地美,以穩定金融市場,并保證房貸市場流動性無礙。金融界人士曾普遍預期在政府接管之后,股東權益將很可能被核銷;債權人所持次級債務也可能面臨核銷。但目前財政部的解決方案并未包括這些內容。
在不知道外匯儲備所持債務的結構的情況下,不好判斷房利美和房地美對中國造成的損失到底有多嚴重。但是次貸危機造成的信用緊縮以及美國私人消費的下降都可能波及全球經濟,包括中國。
(3)
問:次貸危機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是否與監管機構的失職有關?美聯儲在應對危機方面是否有不當之處?
答:有人說美聯儲對危機毫無防范,其實在2000~2007年間,美聯儲在防范按揭過程中的欺詐或不規范行為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危機發生后,美聯儲除了7次大幅度降息之外,還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的措施。可以說美聯儲能用上的工具都已經用上了。但危機來勢這么猛,是誰都沒有料到的。聯儲的各項監管措施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監管機構的變革跟不上市場變革的腳步。
問:中國從此次次貸危機中可以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
答:金融創新在極大地促進了資本流動的同時,也推動了金融機構的杠桿融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金融體系前所未有地環環相扣,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市場永遠比公共部門發展得快。金融創新發展的步伐是監管機構、會計制度改革所望塵莫及的。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紛繁復雜,因而被人詬病。如何使金融監管改革及時適應市場發展,是美國政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7月份布什總統一攬子法案中包括建立“超級監管者”,也是這方面的一個嘗試。
中國可吸取的教訓是:金融創新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為資本流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在缺乏恰當監管機制的情況下又可能為經濟體系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