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用超預期的方式表述著刺激經濟的意圖,但11年最猛烈的“雙降”卻只換來股市20點的回報,這個結果同樣令人震驚。昨天,滬深兩市雙雙大幅高開,上證綜指高開6%站上2000點,隨后獲利盤蜂擁逃逸,上證綜指潰退跌破10日均線,僅收于1917.86點。
投資者昨天的失望,再次證明了人們的健忘,因為十幾年前曾發生過的三次大降息之后A股都是高開低走,歷史不過是在無情地重復而已。
目前,猜測很多,預期很多,本報記者昨天多方采訪,試圖為讀者梳理出清晰點的脈絡,而相關專家們的觀點有一些可能會無限接近真相。全球都在“共度時艱”,中國正以巨大的決心保證經濟平穩運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歷史確實經常相似,但它不會只重復那些不開心的事情。
●猜想1:經濟數據是否正在惡化?
本次大幅降息使市場看到國家提振經濟的決心,但也使市場產生了新的憂慮。《財經》雜志首席經濟學家、原花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昨日指出,大幅度降息可能使市場擔心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比預期的更差。他認為,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市場信心較為脆弱,對新政策的出臺難免心存疑慮,而昨日股市的表現直接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擔憂。
匯豐銀行中國區高級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市場應該從正面的角度去解讀本次降息。本月初,國務院在提出刺激經濟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時,曾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而本次央行的重拳出擊正是遵循了這一思路。“如果是本來要分四次降,而現在一次性降了,那么央行講求的是政策迅速見效,這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猜想2:降息真已一步到位?
盡管央行本次使出重拳,但多數機構和專家認為降息并未一步到位,未來還有降息空間。屈宏斌表示,鑒于通貨膨脹壓力持續減輕,明年甚至有可能面臨通縮的威脅,因此利率可以繼續下調。他預計,明年年中以前,中國還有2-2.5個百分點的降息空間,存款準備金率也有4個百分點的下降空間。
業內人士注意到,本次央行還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0.27個百分點,這是2005年以來的第一次。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簡稱中金)指出,存款準備金率是中國利率的底線,這一底線的下調為未來降息打開了更大的空間。該公司預計,未來一年內央行還將降息1.08個百分點,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將分別下調至1.44%和4.5%,存款準備金率還將下調2.5-4.5個百分點。
●猜想3:股市提振要待何時?
昨日高開低走的A股市場,使投資者重見“9·19”大漲的希望落了空。沈明高表示,單靠降息無法扭轉市場的大趨勢,提振股市的根本是恢復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信心,當更樂觀的經濟數據出爐后,投資者信心才會明顯恢復。此外,當經濟處于上行周期時,貨幣政策對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效果比較明顯;而當經濟處于下行周期時,貨幣政策見效就比較慢。因此,期望大幅降息的“猛藥”立刻生效是不現實的。
屈宏斌也認為,當股市疲弱時,投資者不能指望一兩個利好消息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
針對中國政府刺激經濟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沈明高認為,這些錢到底怎么花還不明確,投資計劃新增的支出越少,對市場的正面作用就越小。政府應該盡快明確4萬億元的具體安排和投向,模糊的政策將對市場預期產生不利的影響。
歷史數據顯示,在本次降息之前,今年曾三次降息,但股市的反應是漲少跌多。三次降息的時間點是9月17日、10月10日和10月30日,當天上證綜指的反應分別是:跌2.9%、跌3.57%和漲2.55%。
●猜想4:樓市就此告別低迷?
屈宏斌認為,本次降息降低了開發商和購房者的資金成本,對于活躍房地產業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指望樓市就此告別低迷。他表示,房地產市場的運行具有周期性,而且投資者有“追漲殺跌”的取向,很難說大幅降息的“強心針”會產生明顯的激發效果。
中金昨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利率下調并不能給房地產業帶來反轉,因為一路下挫的房價將使投資需求下降,同時使自住需求延后,而居民收入或收入預期的下降也使得房地產需求進一步低迷。報告認為,樓市的復蘇取決于宏觀經濟的走向,只有當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開始顯效時,房地產業才有望和宏觀經濟一道復蘇。
●猜想5:連續降息能否刺激消費?
屈宏斌強調,本次降息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刺激消費,不能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沈明高表示,理論上說,銀行存款的利息減少,短期內可能刺激個人當下的消費,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不利于消費的增加。經濟學家侯寧則指出,中國老百姓在現在的形勢下不太可能動用銀行存款來進行消費。
屈宏斌稱,國家將在別的領域出臺政策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例如,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有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涉及民生的項目,這將有助于刺激普通居民的消費。此外,國家還可以出臺減少居民稅負的政策,從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他表示,目前中國政府的財政充實是舉世公認的,因此各種增加居民收入的措施都可以出臺,不必有所保留。沈明高指出,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高企,但目前也仍準備減稅。
●猜想6:通脹威脅會否重來?
“大幅降息可能帶來一些風險,但我們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沈明高指出,長期來看,大幅降息可能造成通貨膨脹的風險,“但我們究竟是要忍受當前的通縮威脅,還是早早準備應對未來的通脹?答案應該很明確。”他表示,未來如果出現通脹風險,央行還可以采取緊縮的政策,將這次放出的流動性收回來。
此前,央行對于未來通脹的威脅已經有所表示。在今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稱“貨幣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貨緊縮,在長期要防止通貨膨脹”。央行的判斷是,國內勞動力供給可能已接近工資陡峭上升的拐點,能源和資源約束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這導致勞動力成本和資源、能源價格上升成為長期趨勢。在國際上,為應對金融危機,越來越多經濟體實施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向金融系統注入的流動性在未來經濟好轉后可能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記者 李若愚)
|